中时社论》让基层庶民商家活下去

中时社论

新冠肺炎疫情进入3级警戒,半封城状态下,绝大多数营业场所不是关闭就是门可罗雀,经济大受影响。所幸制造业因国际需求畅旺,工厂管理相对容易,大多能维持正常产能,出口仍能维持荣景服务业则因需求锐减,加上国际原物料价格狂涨,需求萎缩、成本高涨,腹背受敌下多数濒临绝境,只有靠政府纾困才能度过难关。

政府效能第三世界

政府去年2月通过《纾困特别条例》,随后因疫情冲击重大而加码到「纾困2.0」和「纾困3.0」,预算金额从600亿元逐次增加到4200亿元。依政院统计,方案推动至去年年底,已发放1336亿元现金、嘉惠518万人,帮助12万多家厂商免除倒闭、112万名员工免于失业。此外,纾困贷款核贷3.1兆元,协助了139万户度过难关,更协助700万个人和企业减轻利息、租金税赋水电费等负担,总共纾困了1357万人。

我国纾困方案并不似美国,并未设立独立且跨党派的「监督委员会」,无人能够监督政府执行状况,亦未见决算审核报告,无从确认上述资料是否无误。但纾困实施1年多,从1.0进化到3.0,历经两度调整,计划编列理应经验丰富、驾轻就熟,对过去执行的不足或疏失之处,也应了然于胸,最新提出的「纾困4.0」理应完善。

但事实并非如此,以「劳工个人纾困贷款」而言,依行政院公布的资料,去年规画了50万个名额,但申请者众,后来又增加50万个名额,最后核贷了93.3万件,拨款917.6亿元。既然已经有了去年的经验,今年在情况更为严重的3级警戒之下,可以预料受冲击最严重的商业服务业劳工,必然大量涌入申请,劳委会居然依循故事,还是在去年的框架下规画了50万个名额,申请人数在4天之内爆量到111万人,劳委会被迫喊卡,研议后续增加名额。

这简直是完全复制去年的错误经验,发生在号称「有政府,请放心」的苏内阁,令人难以置信。一个方案从政院提出,要先经过部会内的局处,再到部会,再到政院,层层开会讨论,竟然没人发现这个去年已经发生、早已公布在行政院网站上的疏失,非得要公布办法、设定申请时间,届时才又发现申请爆量,再来研议扩大名额拖延核准拨款时程,让这个只有10万元额度、期限3年、仅有1年免息优惠(约1850元)的小额贷款,搞到让众多劳工朋友们心神不宁地企盼隆恩

立法院已沦为立法局

岂止行政部门效能落入第三世界水准,立法院也早已沦为行政院「立法局」。执政党全面执政之下,祭出国安三法、《社会秩序维护法》等箝制思想、抑制杂音;立法院在理当负起责任为人民监督政府,但执政党立委乐于当行政院橡皮图章卯足全力监督在野党、抹黑或抹红党内零星不同声音,如此明显的施政疏失,竟无人发现提醒,不仅徒留笑柄,更陷政院于不义

上述劳工纾困贷款,凸显了政府对纾困措施不检讨、不用心,所造成的严重疏失。其实,受防疫3级警戒严重冲击的庶民商家,面对的纾困困境岂止于此?例如,针对「营业冲击补贴」,必须合法登记,还要证明营业收入减少过半,使得能申请者多为中大型业者,一般微小型商家许多未进行商业登记,或营业额不大而未使用发票,难以证明营业额减少过半,难以成功申请。在传统市集夜市摊商方面,许多既无税籍又无劳保,按规定无法获得「营业冲击补贴」或「生活补贴」,只能考虑「急难纾困」;但申请急难纾困者家户平均收入又必须低于「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费2倍」,而这种小商家经常不用发票,要如何提供证明,官方又如何认定,都是问题

对冲击最大的基层庶民商家,应尽可能从宽认定申请条件,协助其度过难关;否则在管制消费和成本飙升双面夹击之下,接下来可能就是歇业裁员和倒闭潮,制造的失业和社会问题将让全民难以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