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罢捷失利 蓝营应面对的真实民意

中时社论

高雄议员黄捷罢免案最终未能通过,社会有两种不同解读,ㄧ种认为是民进党的胜利,另ㄧ种认为蓝营虽败犹荣。两种解读都不能算错,关键在于朝野政党如何正确解读、回应当前的整体民意结构,及高雄凤山选区选民投下的反对与赞成票

腰斩票数 值得深究

民进党在这个浅绿选区,从总统、立委、议员到侧翼,无不全力以赴,大肆宣传,最后开出6万5千多张不同意票,仅高于同意票1万多票。这个数字不只远低于2020蔡英文获得的14万票与许智杰的11万票,连陈其迈补选的8万2千张都达不到,这腰斩的票数值得探究

另ㄧ个值得深思的相关议题是「赵少康风暴」,为何一位远离政坛、年届古稀的资深媒体人回锅,会在政坛引来如此高度的关注。赵少康自述,他重返国民党竞选主席,甚至有意参选2024大位,是看到台湾政治民粹主义掌控,国民党作为最大在野党,却被吓到不敢讲话,实在让人失望。赵少康复出引起全台关注,关键在于民进党的鸭霸与国民党的软弱。

从中天案、莱猪案,到各式大小议题,民进党的双重标准、践踏法治与鸭霸作风,早已被认定是绿色威权复辟。台湾民意基金会今年1月的调查里,在台湾人眼中,蔡英文总统已被多数人认为,是一位无法促成政党合作、朝野携手解决棘手问题的领导人,这是5项特质中得分最低,成为唯一的负指数数据

台湾民意基金会的民调数据亦显示,民进党的恶质作风已遭到民意惩罚,政党支持率从2020选后41.1%,降到去年12月的31.3%;国民党则从12.5%增加到22.2%,国、民两党差距从3成缩小到1成。看来确如赵少康所言,民进党恣意妄为、背离民意,国民党却未展现应有的制衡力量,牵制民进党在错误的路上狂飙。赵少康说对了一件事,民众渴望一个积极、能制衡执政党的在野党。

周星驰的电影有句经典台词─「乞丐的数量由皇帝决定」,这句话可以套用在今日政坛:在野的力道是由执政党决定。从台湾民意基金会的长期调查来看,台湾民众的政党认同在2016年蔡英文上任之后,中间选民开始增长,在2017年底达到高峰的41.3%,在此期间,执政的民进党支持率虽然下降,在野的国民党却未显著上升。显见人民讨厌民进党,却未必喜欢国民党。

趋势直到2018年底,国民党才因「韩流」崛起而争取到中间选民认同,支持率超过民进党。有意思的是,这段期间民进党惨遭「韩流」风暴,但支持率并未显著降低,可见蓝营的成长主要来自于中间选民转向。从2018年9月到全盛的2019年7月,国民党支持率成长12.1%,中间选民减少14.1%,民进党支持率微幅增加2.3%。

中间选民偏绿比重增加

随着2020大选白热化,台湾的政党认同再度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中间选民大幅减少,选前的2019年底仅剩14.9%。大选结束之后,中间选民回升到27.2%,国民党不但未因而获利,支持率还继续滑落到12.5%。就目前来说,对比2020选后,蓝升1成、绿降1成,中间选民比重仍在27%左右。由此推估,泛蓝的增加主要是部分浅蓝归队,尚未如「韩流」般争取到更多中间选民的支持。

部分浅蓝归队并不足以制衡鸭霸、双标、违法乱纪的民进党,甚至2022及2024选举都难成大事。问题的重点在中间选民。目前中间选民比例并未增加,主因在于许多人对民进党失望,民进党支持度降低2成,但这群人却未转为中间选民。由此来看,虽然在民调定义上都是中间选民,但不同政治情势下的中间选民,结构却是截然不同,目前中间选民里偏绿的比重肯定比选前更多。

可以预期,即使过去1年民进党倒行逆施,除非国民党能够改头换面,以全新面貌与令人耳目一新的政策号召和战法,不但争取到更多浅蓝,甚至可以取得浅绿选民的认同,否则民进党将「头过身就过」,2024继续鸭霸。这是所有想争大位,希望更上层楼的蓝营领袖,必须正视的民意趋向

从当前中间选民的结构及民意趋势来看,尤其考量民进党加基进党与时代力量,泛绿盘整体仍比泛蓝高出不少,任何要成为国民党主席的人,都必须有争取中间选民、改变蓝绿基本盘的本领,让更多的浅绿变成无色,更多的无色归队浅蓝。国民党若只会继续上演宫斗大戏,不只无法制衡民进党,更可能连生存空间都会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