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法规松绑引入产业资源 顶大沙盒创新能让产学都升级吗?

截至去年年中的统计,半导体产业就有近两万个职缺,其中高阶人才更是匮乏。(图/远见提供)

《创新条例草案初审通过,大学首个沙盒实验就锁定在半导体学院。然而,半导体产业明明吸纳了全台优秀人才,大学也早和产业密切合作,到底还有哪些重重束缚,必须透过修法和沙盒来打破?

今年年初,经济部前停满了黑头车,一场会议集结台积董事长刘德音力积电创办人黄崇仁、钰创董事长卢超群等半导体产业龙头,全是为了大学即将成立的半导体学院而来,在在显现业界对于人才缺乏的担忧。

台湾半导体产业有多缺人?根据《半导体产业与人才白皮书》,截至去年年中的统计,半导体产业就有近两万个职缺,其中高阶人才更是匮乏。台积电资深副总侯永清就曾说过,目前顶尖大学每年培育出约300名半导体博士人才,但至2030年,光台积电,每年就需要至少250名,实在缓不济急。

今年3月,立法院初审通过《国家重点领域产学合作及人才培育创新条例》草案,首度带入「沙盒」模式,松绑组织、人事、采购、人才培育等限制,预计让台成清交等国立顶尖大学与领先企业合作,针对国家重点领域,包含半导体、人工智慧、循环经济等,筹组研究学院。并锁定硕、博士生,期望培育更多高阶人才。

其中,半导体学院将优先上路。清华大学电机教授博文说,台湾半导体实力坚强,且有完整的产业链,上、中、下游都有代表性的企业可合作,也能吸引国外大学、企业一同加入,「半导体学院是最有机会成功的沙盒。」

重重限制,育才难题多

然而,大学电机工程等领域早已培育许多相关人才,产学合作也十分普遍,像是台积电早已携手顶尖大学设立研发中心与学程。此次特地再设立沙盒性质的研究学院,松绑了现有体制,想当然耳,绝不只是为了填补人才缺口这么简单。

台湾大学电机资讯学院院长张耀文表示,台湾半导体产业与大学研究实力都能放眼世界,但一直以来,学校制度都太过僵化,重重限制使得大学如同腿上绑了沙包,去参加国际奥运田径赛

《创新条例》的首要重点,就是放宽既有限制,期望解决过去资源整合、揽才、人才培育等问题。

松绑1 跨域资源整合

半导体专业横跨电子、电机、材料、机械、物理、化学等不同领域,在大学内,也有各自对应的系所阳明交通大学国际半导体产业学院院长张翼说:「你知道跨领域有多难吗?」

过去不管是要与国外大学谈双学位,或是企业产学合作,各学院都是各自进行,也因为各系所壁垒分明光是集结老师就很困难。

四所顶大中,阳明交大看准产业趋势,排除万难,率先于2015年成立首个国际半导体产业学院。不仅整合理、工、电资等学院资源,也精准针对半导体领域,与重点企业如台积电、台达电等合作,并携手接轨国际,像是与UCLA、东京工业大学等校签订双联学位。

现在,《创新条例》出现,也能加速其他大学跨出整合资源的第一步。张翼说,未来阳明交大加入沙盒实验,松绑各自制度与拥有独立经费后,投入聘请国际级师资、研究资金等,帮助学院再升级

松绑2 教师聘任资格薪资

大学教授薪资低,一直以来都是台湾留才、揽才的一大问题。台湾教授最高基本底薪仅约有10万元,新加坡、香港的薪资,就是台湾的3到5倍,实在难与国际大学抢人才。

张耀文也表示,光是国际级大师千里迢迢来台交流、演讲,仅提供日支几千元的费用,相比台湾学者到国外都有万元,台湾与国际大学不同调,「真的来一个得罪一个。」

邱博文也提到,半导体领域与业界接轨十分重要,但现行制度业师教课,必须要有兼任教授资格,才能独立开课。目前多以演讲方式,或是与校内教授合开。要长期合作,或是针对主题建构完整课程皆有难度,反而错失与业界交流的机会。

在《创新条例》中,给予学院建立聘任制度的自由,放宽教师聘用资格、年龄与教学学分数等限制,也给予学院经费使用弹性,并松绑薪资上限,像是学院就可与企业合聘等,让国内提供的薪资吸引力,与国外大学可以竞争,都让大学更有机会,找国际级大师或产业专家来教授最先端知识。

松绑3 加重企业参与角色

大学扮演研究的角色,企业则是实务上的应用,有效的产学合作,能降低学用落差,带来双赢。

不过,邱博文提到,大学的产学合作模式,多半是企业给予资金、题目,让大学师生负责研究、解题,虽然定期会与业界开会,但企业在其中的角色薄弱,形成一种「企业出钱,学校出力;企业出题,学校解题」的观念。

《创新条例》透过产学共营学院的模式,让企业带着资金、设备、技术、人力等长期投入,从协助者直接成为人才培育的参与者。像是招生选才标准,就可纳入业界观点,包含修习学分、修业年限、学位授予等,学院也有自主性,可以培育业界想要的人才。

搭配教师聘任、设备资源等制度的松绑。在课程规划上,业师可针对产业痛点、实务经验来规划课程。研究方面,学校研发出的理论,带到业界,运用最先进的设备落地、实验,业界也能回馈产业趋势,都让议题更符合产业需求。

张翼说,虽说目前仅限国立顶尖大学与企业合作,但顶大也可以携手科技大学,如同阳明交大与台湾科技大学合作,在半导体产业不同领域相互交流、共享资源。

沙盒如何持续?仍无解答

让产业进入大学,外界仍有企业控制学校,或是帮企业打工的质疑。「当教育与产业走这么近,我们要确定这个尝试是符合公益性,」立法委员范云说。

张耀文认为,顶尖大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在于学术研发,「借由学术研发可以带动整体产业升级,有效提升国计民生水准,」大学研究超前产业5年,甚至10年以上,像是量子计算、能源等议题,也拥有外溢效应,能扩展到其他重点领域,整体来说,是利大于弊。

邱博文也说:「大学研究不可能关在象牙塔内,研究是否符合产业趋势,以及实用性,都必须纳入考量,」重要的还是在可控可防的状况下,沙盒学院是在小范围内,加上若有严谨的监察机制,对于学校、学生、企业是三赢局面。

不过,《创新条例》中的研究学院仍有沙盒实验性质,如何稳定且有持续性,仍是问号。目前,草案规划以8到12年为一期,设有退场机制,过程中也将不断滚动修正。

邱博文认为,台湾半导体产业实力坚强,若能携手企业长期投入,「资源够多,才会有持续性。」

若半导体领域成功,就能像同心圆,外溢到AI、5G、智慧农业等领域,提升台湾重点领域竞争力。

本文作者:邱于瑄

(本文摘自《远见杂志5月号419期》)

《远见杂志5月号4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