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万幸妈祖不是斯卡罗
社论
戏剧可以宣传理念,很多戏剧是为政治服务,德国戏剧理论家布莱希特提出「间离效果」理论,认为应该把观众带离戏剧情境,让观众抱着理性与批判的态度欣赏戏剧,才能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间离效果」的相反词是「演戏是疯子,看戏是傻子」。无论戏剧是要政治服务,或让人们暂时成为「傻子」,政府带头出资1.55亿拍摄一部戏剧,应该不是「为拍而拍」吧?
戏剧为意识形态服务
沸沸扬扬的《斯卡罗》,显然没有遵守布莱希特的理论。制片以来就不断上演族群意识的对抗戏码,先在剧名选择上栽了跟头,将早期客家人歧视原住民的用词「傀儡花」(傀儡番)拿来当剧名,因而引发争议,后来经由网路票选,更名为《斯卡罗》,才暂时结束争议。
但开播后掀起的争议更大,《斯卡罗》在大规模宣传下磅礡上映,理应有着与剧名般英雄气概的恢弘史观,却因男主角角色设定混乱,真正主角成为配角,配角李仙得成为焦点,进而引发媒体争议,演变成为族群与认同问题的争议,剧中这场战争是为何而战,也失去焦点。
立委高金素梅认为该剧不尊重原住民史观,美化美国人侵略形象,是罔顾史实所编造的官方史观。作家杨渡起底男主角原型李仙得,曾任美国驻厦门领事,却是一个「无缝接轨」的投机分子,先后替美国、日本与朝鲜政府卖命,日本曾在其协助下出兵台湾,屠杀原住民,史称「牡丹社事件」。李仙得可谓「卖台第一人」,剧中却被刻画成一个英雄角色,台湾人不能接受。
文化部长李永得却推说尊重历史的不同诠释,并称剧中并未把李仙得当作英雄,真正的英雄是瑯峤十八社头目卓杞笃。试问将一部片拍到让观众看得「主角变配角、配角变主角」,难道是观众的问题?更甭提各界质疑该片拿前瞻基础建设计划补助,以每集约1550万、斥资1.55亿预算所制作的「政治大戏」,该不会又是执政民进党为铺排长期执政,利用文化「带风向」,对台湾人民进行的「认知战」吧。
为行销该剧的演出,各种匪夷所思的史观顷刻出笼。一个称为斯卡罗的部落联盟,没有政府组织、没有国王,竟变成「打败美国的斯卡罗王国」,未经满清与美国政府签署、美国国会没有立案的「南岬之盟」,只是私人备忘录性质,也可以称为「国际条约」。不禁教人纳闷,认同斯卡罗是王国、「南岬之盟」是国际条约的人,对于九二共识的认知是否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民进党不敢得罪妈祖
号称史诗级巨作的《斯卡罗》,是民进党利用执政优势,滥用前瞻计划预算笼络文化界人心,改造历史建构自己的「台湾史观」,利用戏剧张力为意识形态服务,让戏剧「为党服务」。
民进党为强加自己的「台湾意识」于人民大脑,动用政府资源,依照自己的观点采撷甚至编造史实,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前有电影《返校》影射基隆中学事件,依据中共最新公布史料,主角钟浩东确实在1947年成立「中国共产党基隆中学支部」,电影却定义为「白色恐怖」。直白的说,《返校》与《斯卡罗》仅是民进党去中国,抹除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支线行动。
民进党不分教育、艺术、戏曲、电影等,从所有可操控的领域,打击、掏空国民党时代的历史遗绪,再趁意识真空之际,填补符合民进党利益的内涵。原民文化与各族群历史的记忆都要服膺于民进党意识,否则就是政治不正确的次级史观,必遭民进党人与侧翼围剿。
但历史是抹除不掉的,文化根基更不是政治力所能改变。蔡总统连续3年参加苗栗白沙屯拱天宫妈祖绕境活动,这座庙可追溯至清朝乾隆年间,主神是生于宋朝的林默娘,经过历朝褒封,封号由「夫人」、「妃」、「天妃」、「天后」,直至「天上圣母」。
民进党对道道地地的中国人林默娘毕恭毕敬,因为妈祖是数百年来台湾人共同的信仰,民进党不敢得罪。相较之下,原住民的《斯卡罗》不会带给执政党什么困扰,更容易上下其手揉捏包装。妈祖与《斯卡罗》之别,不是人神之分,而是民进党自相矛盾的意识操作踢到铁板。
《斯卡罗》对民进党而言,只是形塑台独意识的一步棋,只要民进党还执政的一天,往后不知还有多少个《斯卡罗》等着隆重上映,万幸妈祖不是斯卡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