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罗织在地协力者 复辟法西斯
中国时报社论
在白色恐怖时代,匪谍是极重的罪名。依据《戡乱时期检肃匪谍条例》,只要有匪谍嫌疑,随时随地可以被逮捕搜索;或「明知为匪谍而不告密检举或纵容之者,处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这就是「知匪不报」罪。解严后,这些当年入人于罪的条例被废除了,但更新的名词却出现了,那就是「认知作战」,以及等同于「知匪不报」或「包庇匪谍」的新名词「在地协力者」。
箝制言论自由 打击异己
民进党提名的台湾黑熊学院院长沈伯洋在当上不分区立委不久,就在立法院跟国防部长邱国正像演双簧一般,一问一答,把认知作战和有「中共同路人」嫌疑的「在地协力者」一并指出来,然后俨然要重回戒严时代的口吻,要邱国正表明「如何定义在地协力者」,邱国正回应说:「有任何讯息对我方不利、对对方有利,就会初步认为是在地协力者,至于实际上是不是,检调单位都会进行调查。」
此事之微妙即在于,一个以监督政府为主要职责的立法委员,竟要政府出手来管言论,然后说中共利用官媒及台湾的「在地协力者」在影响舆论,制造寒蝉效应。更荒唐的是,国防部长竟然可以轻率定义一个政治意味浓厚且充满陷阱的名词,只是从政治立场来判断就骤下结论,直指「对我方不利,对对方有利,就会初步认定为在地协力者。」
这意味着举凡对政府有批评的意见,都可以被打入「对我方不利」的立场,但这种「有利、不利」的含糊定义判断,应由谁来裁决呢?举例来说,近日闹得沸沸扬扬的虐童案,该批评的是保母、社工,还是儿童福利联盟,抑或是台北市政府监督不周、领养制度有问题,又或是中央所订定的领养儿童访视制度有缺失、卫福部怠忽职守、摆烂……,这么多批评的面向,难道标准只是看对谁有利、对谁不利吗?这不是各说各话、天下大乱?所有这些批评无不是希望能在社会安全网中找出漏洞并予以补救,难道这些批评全都是认知作战、在地协力者吗?
邱国正身为国防部长,根本不应该对属于言论自由的范畴说东道西,媒体不是他管辖的范围,蓝绿政治斗争更不是他该碰触的议题。有关军事的新闻或两岸战争的讨论,固然他不能不知道,但在公开场合必须谨言慎行,这是基本常识。你可以想见,《纽约时报》、《金融时报》、《经济学人》等外媒,当他们指称「台湾是地球上最危险的地方」,这是帮中共恫吓台湾,还是让世界来协防台湾?难道这些国际媒体也是「在地协力者」吗?国防部长在两岸敏感时刻怎么可以把专业放一旁,随着立委的脚步起舞,对自己外行的事放言高论,甚至引发社会争议?
借口认知作战 巩固政权
沈伯洋号称「认知作战」专家,其实不过是跟随着美国抗中的基调摇旗呐喊而已,他的专家名号也不过是发表了对2020大选的研究,认为韩国瑜的声量暴涨、卷起韩流的原因,正是中共认知作战的成果。众所周知,当年美国许多学者就是高唱「中共认知战」的论调,或许大家都没忘记王立强事件吧?是谁真正在制造假消息,打认知作战?沈伯洋这样的研究也能叫专家?
希特勒的法西斯是一步步达成的。他先组黑衫军,以民间暴力团的方式对付异议者,甚至以搜查武器为名去搜索作家的书房与文稿;再用黑衫军去包围国会制造国会纵火案,逼得国会噤声,而后权力独揽全面独裁。德国走向法西斯就是从言论压制,把所有异议者都说成是敌人的「在地协力者」开始的。沈伯洋的黑熊学院本质上与黑衫军类近,都是财团支援,有民进党政府在后面撑腰。
蔡政府上台后一手藉转型正义之名打压在野政党,一手藉认知作战拒绝两岸交流,把对岸打成敌对国家;并在台湾内部筑起反民主的高墙,制定一些威慑性的法令如《反渗透法》,让威权主义复辟,以巩固其政权。如今透过沈伯洋的「在地协力者」定义,再由国防部背书,污名化批评政府的言论,进行媒体掌控、打击异己,不能不说是一种恶毒的政治手段。如果台湾社会缺乏警觉,那法西斯的幽灵将不只是幽灵,而是会变成噬人的鬼魅。届时,台湾的自由民主将毁于这些野心家与独裁者的手中,那时才会惊觉,原来民进党才是破坏民主体制、把国家带向战争的最大「在地协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