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宪法法庭不宜介入政党角力
中国时报社论
针对国会改革释宪案,宪法法庭6日进行言词辩论庭,届时朝野和大法官之间的过招,成为各界关注焦点。之前宪法法庭在审查释宪案暂时处分时,冻结有「急迫危险」的相关条文,但言词辩论后,哪些条文合宪、哪些违宪还在未定之数,衷心期盼大法官能尊重新国会代表的民意,远瞻下届大法官面临的挑战,应放手交棒,不该过度介入政党角力。
守护法治 尊重新国会
民进党在蔡英文执政8年之下,掌握国会多数,立法院沦为立法局,独立机关不独立,行政滥权掩盖贪腐真相,司法被政治绑架,人民对司法的信赖度跌至谷底,民众在2024大选用神圣的一票改变民进党一党独大局面,寄望在野党发挥国会监督力量,创造新的廉能政府。
但民进党面对朝小野大仍拒绝改革,过去主张强化国会监督力量如今全面否认,不顾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精神,违反当家不闹事的原则,除在立院内干扰修法进行,更发动侧翼进行体制外的抗争,行政院更在提出覆议遭否决后,还和总统府等单位接连声请释宪。
民进党看准本届15位大法官都是蔡英文任命的,果然大法官也以飞快速度通过审查并受理释宪案,在符合绿营期盼下,在立法院休会期间作出暂停执行的紧急处分。尽管如此,仍有过半数民意希望强化国会监督权力,在野党也扬言继续修法抗衡,可预见国内政治将陷于极端对立,冲击民生法案的修法。
由此可见,立法院通过的国会改革法案极具高度政治影响力,而根据《中华民国宪法》、《宪法增修条文》,以及《宪法诉讼法》,大法官主要是依法规范宪法审查及裁判宪法审查案件,以及处理机关争议案件等,也就是处理人民基本权利受到侵害和仲裁机关之间发生的宪法权限争议,所以此次大法官就国会改革作出暂时处分,就可约束立法院在半年内不得行使相关权力。
只是立法院是最高民意机关,宪法法庭则是由民选总统所任命的大法官组成,并非民选机关,而民主国家的权力来自人民,两者如何拿捏而不冲突?
东吴大学法律系教授李念祖日前在一场座谈会上就指出,当宪法法庭认为立院的立法违宪,就会直接拘束立法院。不过宪法法庭不是民选机关,要去认定民选机关的立法权违宪,立刻就会产生「反民主困境」,也就是宪法法庭和民意之间该如何画界?李念祖教授认为,宪法法庭如果没有十足把握认为违宪,就不应该轻易地画界。因为立法写的好不好,与违不违宪是两回事,宪法法庭作为最后的法治守护者,必须谨慎,绝对不要过度介入政党政治角力,否则只会伤害本身的公信力。
插队审理 自毁公信力
事实上,国会改革法案的内容大多是民进党在野所主张的理念,现在一再避谈实质内容,反而强调是在野党「立法有重大瑕疵」,就是心虚想遮掩,而这部分已被6日登场的言词辩论列为第一项争点「其立法程序是否有明显重大瑕疵?」换言之,倘若未来判决违宪,在野党再循程序修法,民进党仍会以此理由声请释宪,如此恶性循环下,宪法法庭恐难解决如此复杂的政党角力问题。
观察宪法法庭在受理此起释宪案前,才对外宣布公告延期审理禁止选前公布民调案及受刑人劳作金案,以及延期宣判死刑存废案,其中,死刑存废关乎宪法平等权、生存权、比例原则,判决结果可能造成社会极大冲击,宪法法庭却不循既定先后,插队审理这起释宪案,不仅有失司法威信及程序正义,也使得将来判决结果缺乏公信力。
尤其参与审理的15名大法官之中,有7人10月底任期届满,总统府已展开遴选作业,现在大法官应把所有精力专注在死刑是否违宪的判决上,写出能说服绝大多数民意及法界的意见,名留青史。至于国会改革法案,就留给新民意产生的跨届大法官,能有更多时间来审酌决定,如此才更具说服力。
不可讳言,本届大法官如此违反程序正义仓促审理作出判决,虽可报党国提携之恩,却落入政党政治角力漩涡,更毁了大法官尊严。毕竟国会改革涉及台湾民主政治的良性发展,应具备正当性,宪法法庭必须倾听民意审慎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