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期许520 共织团结第一步

中国时报社论

第16任总统就职典礼主题订为「共织台湾‧民主前行」,但此刻朝野究竟是共织前行,还是互绊退步?经过17日立法院的大乱斗,相信多数人都有相同的答案。因此,赖清德的520演说有责任修补撕裂现况,为蓝绿白穿针引线;千头万绪之间,最关键的线头,莫过于对左右国家命运的两岸政策,对内凝聚台澎金马共识,打破台独框架,进而促使两岸重启良性对话,为可能的长期执政跨出稳健的第一步。

修补撕裂 打破台独框架

台湾虽是尊重多元的社会,但某些人、某些事,尤其是朝野政党,却长年存在誓不两立的鸿沟,统与独、蓝与绿,都是如此。例如,新任元首就职,无论喜不喜欢他,终究是国家喜事,本该普天同庆,然而却因为蓝绿长期感情撕裂,有人说邀请函太晚送达,不去了;有人说善意太少,去也无用。

的确,以民进党过去8年傲慢执政的行径来看,不到场边吐口水已是仁至义尽,但国家元首脸上无光,失掉颜面的难道只有赖清德一人?民主政治要能向上提升,前提是必须相信众人的智慧,如果连基本的祝福都做不到,企图与总统大选的民意抉择拉扯,国家岂能不向下沉沦?

不是说在野党得像伊甸园的绵羊,而是站在国家利益面前,不存在敌消我长,只有你好我好大家好。所以,亲临现场献上祝福,不代表放弃在野的监督天职,两者若混为一谈,注定徒增无谓敌意,让彼此陷入恶斗螺旋,无利于整体利益。

在野党不该借由杯葛520展现政治诉求,反过来说,在野党若愿暂搁歧见而出席,身为国家新元首的赖清德就必须思考,到底是什么事让台湾会分裂到连是否参加国家庆典都会变成问题?朝野缺乏互信的原因复杂,关键莫过于两岸政策的对立。只是这究竟是本质上的互斥,还是政治上被刻意形塑的冲突?无可讳言,后者成分居多。

就国民党而言,主张以《中华民国宪法》为出发的「九二共识」做为基础,在坚持民主自由体制的同时,追求两岸的和平与发展;就民进党而言,撇开已被下放历史文件的《台独党纲》不谈,现阶段是主张在中华民国宪政体制下维持现状,坚持自由民主,愿意在对等尊严前提下进行交流以促进两岸福祉。

很清楚,双方都是以宪法为骨干,以自由民主为血肉,以和平发展为行动目标,只是作法不同。可惜的是,为了在选票市场做出区隔,民进党总抹红对手是中共同路人,让两岸政策的讨论长期陷入「亲中卖台」或「抗中保台」的伪命题。

主动共融 创造和平终局

不可否认,陈水扁执政时期,高举「台湾中国,一边一国」,那时候的民进党不认同中华民国。到蔡英文时代,2016年就职首日就强调自己是依《中华民国宪法》当选总统,承诺会依据宪法、《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处理两岸事务;赖清德当选以来,也强调将循蔡英文的「维持现状」,依据宪法处理两岸关系。由此可见,民进党感情上难以割舍《台独党纲》,就像国民党难以割舍「创建民国」,但理性上拥抱宪法、国号,国家认同与国民党趋向一致。

既然如此,眼见两岸议题成了割裂台湾的一把刀,在蓝绿白三脚督结构下极有机会长期执政的赖清德,是到了该改变的时候了。从年初选举结果来看,无论民进党主战派如何催化两岸紧张,逾6成民意已表态投和平一票;复以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先后释放善意讯号盼恢复两岸交流,在在让赖清德有本钱不必再复制以往一刀切的对抗策略。

赖清德嗅到民意转变,已从「铁杆台独」转为「务实台独」。如今,既然政党间的国家认同趋近,台湾人民及北京也期许化干戈为玉帛,他应珍视机遇,依据宪法「台澎金马是中华民国自由地区,对岸是中华民国大陆地区,两岸同属中华民国固有疆域」的精神,透过就职演说,引导汇聚「台澎金马共识」,进而与大陆谋求永久和平的共识。

届时,台湾不仅有望抓住两岸共融发展的主动权,更将从根本上跳脱美中对垒下的「被战争」风险。历史时刻将至,赖清德的520首战,有机会为两岸创造和平的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