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江启臣、赵少康的第一道考验

中时社论

一位自称「亲韩人士」透露,韩国私下认为,国民党只剩下三条路线,一是遵奉九二共识的「马英九路线」;二是不管对岸,只管台澎金马的「于北辰路线」;三是去中国化,变成台湾国民党的「林为洲路线」。

公信力在放话与内斗中流失

这位亲韩人士不见得是代表韩国瑜发言,但他对国民党的观察尚称精准。国民党重新确认路线未必是坏事,只是长期以来国民党没有建立一个良好的,解决歧见的机制,不同路线宁可私下放话,也不愿公开辩论。因此不难听到,国民党某甲认为「九二共识」是活在过去,与年轻世代距离越来越远;某乙则说两岸政策贴近民进党等于是自我否定,沦为民进党的副品牌,更得不到人民信任。国民党的公信力就在ㄧ次又ㄧ次的放话与内斗中流失殆尽。

威权时代的长期执政,让国民党人习惯家父长式的领导,提出不同意见几乎与「造反」画上等号。早从1988年的「主流、非主流」开始,反对党中央的声音就被以「逼宫」形容;1989年赵少康成立「新国民党连线」,要求党务改革,却被迫脱离国民党,出走成立新党。再之后,国民党历经了宋楚瑜脱党参选总统,连战接任党主席,再到「马金体制」成形,国民党的内部歧见,有逼宫,有出走,有阳奉阴违,有听令不行,就是没有沟通与辩论。

国民党强盛的时候,这可能还不是问题,一旦陷入低潮,就可能演变成严重的分裂。2015年的「换柱」事件,不同阵营宁愿高来高去,私下运作,就是没有人愿意站出来,以路线碰撞路线,说个清楚明白。

媒体常说:「团结不是国民党的强项」,其来有自。反观民进党,党内竞争刀刀见骨,分出高下后一致对外。1998年民进党举行中国路线大辩论许信良大战新潮流,最后得出「强本西进」结论,并催生《台湾前途决议文》。2013年民进党的华山会议讨论两岸政策,虽然达不到党内共识,但也让蔡英文2016年干脆以「维持现状」模糊论述,避开两岸罩门。这种对内勇于表达不同意见,对外强悍捍卫立场的文化,是国民党应该要建立的。

最近,国民党内部有个小插曲。赵少康抛出「这一波罢免之后是不是可以停了」的诉求,部分舆论解读为「罢免黄捷案之后,就不要再推动罢免了」。之后赵少康解释,他说的「这一波」,是包括已经在进行连署活动的陈柏惟吴思瑶罢免案,建议之后不要再推动新的罢免,是语意上的歧异所造成的误会。虽然是误会,但过程中媒体出现对「路线辩论」的期待,国民党还是不该让民意失望。

视辩论结果决定下一步

学理上看,罢免门槛的确过低,但这个责任要由民进党承担。国民党一直提醒「任期安定性」的重要,但2015年民进党在罢免蔡正元失败后,痛批罢免门槛过高不合理。当时苏贞昌说:「制度设计的缺陷,让民意不能如实地反馈回政治体系。」陈其迈说:「连蔡正元都无法罢免通过,未来其他『阑尾』更有恃无恐,民进党将持续推动修法。」当时的民进党对所谓「报复式罢免」没有一丝一毫的顾虑,也全力在塑造对「蓝委」的仇恨。之后民进党完全执政,悍然下修罢免门槛,也借此取回高雄政权。等到民进党自己面临罢免危机,忽然把过去嗤之以鼻的学理考量搬出来,说不要仇恨、不要报复,任期的安定性很重要,这怎么会有说服力呢?

如果民进党认知到,自己把罢免门槛修错了,至少要先向韩国瑜这位错误罢免门槛的受害者道歉。如果罢免门槛太低是错误,韩国瑜被罢免就是错误,陈其迈现在当高雄市长也是错误。民进党必须先承认这个事实,才有资格去弥补过错。

至于在现行的罢免门槛下,国民党应该要如何运作才能凝聚「反莱猪」的能量,有不同想法的人不如公开辩论。我们呼应赵少康的说法,先完成已经在推动连署的罢惟、罢瑶案,再视辩论结果决定下ㄧ步。

继宣布参选国民党主席后,赵少康又宣布参选总统,立刻卷起千堆雪,当社会期待蓝营一位27年前的政治金童复出时,也凸显出国民党严重的世代交替问题。如何重建国民党新文化,带动新社会动能,将是江启臣、赵少康的第一道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