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善用中华文化 敢对美国说不

中国时报社论

大陆土地是台湾的264倍,人口是台湾的65倍,GDP是台湾的23倍,军费是台湾的16.5倍。自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播迁来台,中共从未放弃「国家统一」的目标,但台湾是一块宝地,两岸周旋75年,不但未失去实质独立的地位,经济表现更让世界折服,人均GDP领先大陆约2.5倍,半导体产业与先进晶片制造能力是世界经济运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西方国家「挺台」的重要理由。

中美关系决定台湾命运

但不能否认,75年来台湾的命运,从来不完全由自己决定,更多决定于国际政治,尤其中美的互动,过去如此,可见的未来亦复如此。民进党即使不接受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的事实,也不能忽略中华民国从1949年到1986年民进党成立,30余年间争生存、求发展的历史,其中有许多经验值得赖清德团队体会、撷取。

民进党喜欢谈台湾主体性,但所谓台湾主体或台湾主权,主要满足内部政治的需要,对外部关系意义不大。不但大陆不接受「台湾主权」的存在,联合国2758号决议文更认定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由大陆代表中国;美国虽然支持台湾实质存在的现状,但「认知」「一个中国」,不承认台湾为主权国家,历届美国政府均依据《台湾关系法》协助台湾自我防卫。

美国原本已放弃中华民国与台湾,但1950年韩战爆发,美国体认到台湾位居第一岛链核心,是围堵、制衡苏联与中国共产势力的关键位置,杜鲁门总统命令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70年代美国改采联中抗苏策略、90年代与中国「合作中有摩擦」、2000年美中联手反恐、2018年进入美中大国竞争阶段,将近3/4个世纪以来,台湾始终是美国第一岛链的战略核心利益。更重要的是,台美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台湾生产的先进晶片美国不可或缺,「台美关系坚若磐石」并非「大内宣」。

不过,近年中国经济、军力迅速崛起,中美大国竞争陷入「修昔底德陷阱」,执政的民进党拒绝接受「九二共识」,面对2020年香港变局,对外「倚美抗中」、对内「抗中保台」,两岸关系急遽恶化,2027年大陆武力犯台说甚嚣尘上,台海兵凶战危。所幸2023年11月旧金山「拜习会」上,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表明没有攻台计划,日前会晤前总统马英九,更以「中华文化」、「中华民族」定义两岸关系,期待两岸交流恢复。不过,这并不代表台湾就可高枕无忧。

严肃面对美国护台能力

第一,管控大国竞逐、避免冲突、建立护栏是拜登政府的政策,如果2024年美国政党轮替,共和党政府会有自己的中国政策,川普讲得非常清楚,他当选后会与中国经济脱钩。第二,美中关系的本质是「竞争」,护栏是「管理」,由中美高层对话双方抛出的议题与对话成果看来,两国互信薄弱、竞争激烈、管理困难。第三,美国社会反中氛围高涨,战略学界保守派不断倡议利用台湾和中国打「消耗战」、鼓励大陆民众推动「政权更替」。总之,美中关系随时可能出现变局。

前总统马英九日前在脸书大哉问:美国政府毫无保留地挺以色列,如果台海发生战争,美国会如此毫无保留地挺台湾吗?这个问题十分严肃。马英九只从「意愿」的角度提出质疑,但更重要的是「能力」的问题。一个简单的对比,1995年台海危机,美国出动两艘航母就解除了危机,2022年、2023年大陆两度发动环台军演,美国却束手无策。如果「东升西降」为真,美国护台的能力问题,就必须严肃面对。

台美拥有共同价值观与地缘政治利益;两岸拥有共同的中华文化资产,美中两强在「修昔底德陷阱」前徘徊,台湾应扮演「煞车器」而不是美国「棋子」的角色。冷战时代蒋介石总统同样依赖美国,但他至少两次对美国说不,第一次是823炮战期间拒绝放弃金马两岛,第二次是越战期间拒绝美国部署核武,这才是「坚持台湾主体性」。善用「中华文化」资产、必要时对美国说不,是两岸和平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