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冶重机”技术质量系统用心铸造品牌

品牌是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加速器,质量是缔造企业品牌的压舱石。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出坚持质量第一、推动质量变革、增强质量优势、建设质量强国、实现高质量发展。树立质量标杆,推动品牌建设,着力提高产品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全方位树立质量诚信的良好社会形象,扩大市场占有率。要实现星辰大海的征途,就必须在质量管理上下功夫。

精心组织,从系统规划上明确目标要求

2020年,中冶重机根据集团及中冶宝钢总体战略导向,制定年度技术质量工作规划,明确工作目标指标。一方面结合分公司提质增效专项工作部署,积极组织开展重点项目提质增效工作,从工艺策划、采购质量及降本、项目费用控制、产品设计优化、项目材料损耗率控制、减少制作质量返工等方面,有效开展提质增效工作,探索和完善提质增效工作的最优模式,实现效果最大化。另一方面策划制定特种车辆、焊接渣包拳头产品的企业内部标准,对标德国西马克等国际知名企业,逐步建立中冶重机自身的产品企业内部标准,解决中冶重机非标产品无标准或缺标准执行,管理和控制上长期处于粗放管理状态的问题,制定标准,逐步发布和推进执行。落实“质量至上、科学严谨、优质服务顾客满意”的质量方针,在产品实现过程中依法办事,强化质量管理,保证产品质量

夯实基础,从标杆打造上提升精细化管理

从“亚洲第一”380吨铁水车到史上最严要求的260吨铁水车,再到近期的紫金波尔罐车,中冶重机始终都在围绕标杆产品,针对重点项目,以点带面,提高管控要求。从产品研发、工艺方案设计到原料采购,从第一道工序到产品下线,从装箱到运输,制定详细的、可控制的管理标准,切实做到每个环节全过程质量管理。根据“谁作业,谁负责质量”的原则,全体员工都必须在各自岗位对实现质量目标负责,落实岗位职责,每个下游环节员工就是上游环节的质量监督员,出现质量要及时反馈给上游,杜绝不合格产品从自己手中流入下个生产环节,实行全员质量管理责任制。将质量控制在一定的标准上,对质量管理制定众横交错的多层次立体式质检制度(班组自检、工序互检、现场巡检、专项质检),并通过第三方认证资格检查,做到全方位覆盖。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持续建设、维护、更新质量管理模式,保持品牌质量生命力。

丰富活动,从内容形式上营造良好氛围

2020年,中冶重机围绕“打造质量品牌 提升管控能力”主题开展“质量月”活动。为了强化全员质量责任意识,组织全员重温和学习《质量责任制管理实施细则》。为提升质量管控能力,针对在手重点项目、分包外委项目、新开拓区域、项目、关键特殊过程的质量管理,组织开展专项质量检查活动。为提升各级质量管理人员的质量风险意识和质量管控意识,组织开展“2020年度产品质量问题回头看”活动。为提升装配质量、技能和效率,开设装配工技能提升“大讲堂”。为促进工作相关技术技能知识学习提升,开设液压技术、电气安装、液压钢卷吊具等知识培训“小课班”。为促进编制能力和水平的整体提升,组织开展“项目优秀技术工艺方案及技术交底交流评选”活动。为提升安全管控能力,组织开展技术质量系统人员安全技术技能专项培训。为提升各级质量管理人员的管控意识,组织技术质量系统人员,参加相关技术质量管理专项培训。

依托平台,从智慧运营上提升管控能力

中冶重机借助中冶宝钢“智慧运营服务MIOS”平台“质量管理”与“计量管理”模块,提升管控能力。技术质量管理系统各层级技术质量人员稳扎实干切实履行文件要求,以实际查出问题,解决现场问题为出发点,以质量检查真实反映质量现状,做有效检查为指导。至今,“质量管理”累计上传2649次,涉及设备检修、装备制造两大产业。充分发挥平台作用,实现质量运行集成管控、质量品质综合改善、质量服务精细覆盖。作为质量综合管控的核心抓手,更好的服务中冶重机产品质量,打造优质品牌。中冶重机系统内各层级计量员,积极推进、协同努力,运行至今记录在案的171件A/B类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线上操作准确无误,有效保障了计量工作线上管理的准确性、及时性、高效性。通过数据平台,实时查看计量信息,实现“发放、送检、送修”功能在线操作。通过“待检”功能提前安排器具送检,确保监视和测量设备计量数据合理有效。防范由于监视和测量设备计量数据不准确而导致产品质量不合格、经营结算不准确、安全环境监控失效等风险,为“中冶重机”品牌产品的质量稳定受控奠定设备基础,真正做到了计量管理工作可视化、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高效化的“智慧运营”。

润物耕心,逐梦格局。中冶重机始终践行质量至上的理念,以科学严谨的态度,为顾客提供最好的产品和最优服务,让顾客满意。用质量提升竞争力,靠品牌增加影响力,用心培育“中冶宝钢”质量品牌,打造“国内第一、国际一流”冶金运营服务“国家队”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