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义之气 感动疆蒙回藏青年军

摩天岭一角。(新华社资料照片)

战斗精神就是道义精神。道义精神:不贪名利,不图享受,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摩顶放踵,冒险犯难,舍己救人,舍身卫道。不背叛国家,不出卖伙伴患难相扶,生死与共。

24年春,先生入川剿匪,自摩天岭至青川平武,循邓艾入蜀之古阴平道,力攻而入,军入松潘,自春迄冬,寒暑饥疲,疫疠时作,先生与士卒同甘苦,抚循益力,故战士斗志,始终旺盛,而毛匪过西康时尚有四五万人,松潘之役而后,遂而澌灭,余众窜陕北者才五六千人。先生胜利归,驻节甘谷三十里舖,在山坡小庙住宿。西北入冬奇寒,先生门窗洞开,仍不着大衣,结小皮带办公,睡硬板盖一军毡,闻者奇之。傍晚有一中学生来见,送先生土毛线衣一套,先生与之长谈,达两小时,临别将其身边仅有之物手表与钢笔赠之。先生喜爱青年,青年亦敬爱先生。

死守六周 寇不得逞

二十五年,总统临潼蒙难,先生率军挥泪东迁;抗战军兴,先生率军增援上海,坚守扬行、刘行、蕴藻滨大场一带,浴血苦战,死守达六周,寇不得逞,季鸾先生闻之告余曰:「一军健儿,乃国家精旅,如此牺牲,不禁令人怆然泪落。」

二十六年,张季鸾先生因病回陕,与胡公相晤,国士英雄相遇,一见如故,择杜曲倾谈三日夜,惟国士乃识英雄,惟英雄乃敬重国士。不幸国士于三十一年九月六日逝世抗战之首都重庆,英雄于五十一年二月十四日晨逝世于反共复国基地台北!追思季鸾先生之创痛未已,哀悼宗南先生之悲伤又加,新伤旧痛,交相加来,生者曷堪!因忆季鸾先生逝世后,余遵胡公嘱迎灵回西安,安葬于南郊竹林寺。翌年余复奉胡公谕,筹款为季鸾先生修墓,并嘱多多植树以慰此一代报人。三十二年胡公嘱余赴沪接季鸾先生之遗嗣来西安,拟保送空军幼校,俟其稍长资助出国深造,惜其母不同意而未能达成先生之厚望。嗟呼!国难当头,国事纷纭,使人对此一公正伟大之报人,不党不私不求权不求名之气态与风格追慕而引泣!嗟呼!使人对此一精忠报国之英雄,埋头苦干荣辱不计之典型人格永怀难忘。呜呼!吾人为国家争独立争自由之革命大业未成,而忠贞卓绝之才相继凋谢,国殇私谊,悲痛无已!

青年导师 革命典型

二十三年夏,共匪西窜,中央第一师开进西北,所经各地,有志报国青年,追随先生而抵天水。西北军官训练班学生,有川籍陕籍甘籍,有新疆蒙古回族藏族子弟,集先生周围,誓师玉泉山,研究主义,砥砺学行;有的读蒙文,有的读回文,有的读藏文,有的读俄文。朝气蓬勃,气象万千,东进要消灭倭寇,收复失土,西去要重整山河,开辟新天地。晨起高歌怒涛澎湃,傍晚齐唱时代没有我们的敌人。歌声嘹亮,如击钟如击鼓,步伐整齐如山崩如海潮,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敌寇与共军闻之而丧胆。

二十七年春,先生移师关中,兼中央军校第七分校主任,战干团教育长,整编华北各战场退陕部队捍卫黄河,封锁陕北边境,击败敌精锐土肥原师团,进攻匪巢延安,五日克之,世人只知先生治军严明,师壮气盛,殊不知当时关中民心士气之盛也,实由于先生亲爱精诚教育青年有以致之。先生在西北十余年,其精神与时间用之于训练青年者占百分之六十,用之于治军者,占百分之四十耳。先生忠义之气感动青年,亲爱精诚教育青年,且其刻苦自励,热情奔放,革命之丰采,崇高之人格成为青年敬爱模仿之典型人物。先生每于晨曦之前,集合武青年于王曲,谛听先生之训话,复于夕阳西下集合文青年于战干团,演讲、阐扬主义,分析人生哲学,青年聆训之余,未尝不精神鼓舞,以昧入者,以明出,以疑入者,以悟出,以忧愤入者,以融释脱落出,不徒先生之精神感召之至于斯也。先生当时所讲「今日的战士」,至今犹为其门生所乐道,尝曰:「宇宙是一个大战场,人类是战场的主角,在战场中生活,在战场中发展,好山脉、好河流,都是战争的布景,好身手、好学问,都是战争的技术,一切计划,都是战争的剧本,一切训练,都是战争的排演,一切行动,都是战争的演出。世界既然是战争的舞台,人类不能离开世界,就不能离开战争,要想做战争中主人,就要做一个坚强的战士,一切的思想、生活、精神、技术,都必须与战争相配合,成为战斗的思想,战斗的生活,战斗的纪律,战斗的精神,才能适应战争,把握战争,推动战争。今天以战场为出路,以战争为前提,惟战斗才能做胜利的事,惟战士才能做胜利的人。」先生解释:「战斗的思想,是主义的产儿,是责任母胎,主义领导思想,思想推动责任,责任推动战斗。」

先生解释:「战斗的生活,是生活范围的扩大,是生活意义的提高,是生活过程的加紧。由战斗充实生活,由生活而实践战斗。」

先生解释:「战斗的纪律,是道义的信条,是无形的规范,要自觉,要自动,要自治,要自重,要自信。」

先生解释:「战斗的技术,是血汗的结晶,是经验的成绩,以战斗锻炼技术,以技术加强战斗。」

先生解释:「战斗的精神,是主义的光辉,是人格的表现,用战斗磨练精神,用精神完成战斗。」

先生更进一步的解释:「战斗的精神就是道义精神。道义精神:不贪名利,不图享受,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摩顶放踵,冒险犯难,舍己救人,舍身卫道。不背叛国家,不出卖伙伴,患难相扶,生死与共。战斗的精神,就是磅礡精神。磅礡的精神:像山岳一样的崇高,蓬蓬勃勃,顶天立地,出类拔萃。像雷霆一样的威武,有声有色,振撼人群,震惊万物。像河流一样的澎湃不停止,不休息,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像日月一样的光明,没有隐瞒,没有污点,光明永在,浩气长存。战斗的精神就是牺牲精神。牺牲精神:无名为大,争责任不争权威;无我为大,争道义不争利害;下层为大,争贡献不争阶级。」杨尔瑛(民国五十一年撰)(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