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眼睑下垂,中医如何治疗?
眼睑下垂(blepharoptosis) ,又称上睑下垂,系由于提上睑肌,Miller肌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致使一侧或双侧的上睑明显低于正常位置。性。中医学博大精深,在《黄帝内经》中便有了关于眼睑下垂症状的记载,而在公元六世纪的隋代,中医典籍中便出现了关于眼睑下垂的证候名“睢目候”。时至今日对于眼睑下垂病因、病机、症状、治法、方药,中医已形成了全面而独到的认识。
在现代医学中,眼睑下垂既是一个独立的病名,同时也是许多其他系统疾病的伴随症状。不同病因造成的眼睑下垂,其主要症状和伴随症状有所差别。历代医家通过临床观察和经验积累,逐渐能够从多角度,全面的对眼睑下垂的症状进行描述,为临床诊断和辨证、分型论治提供了指导。
一、筋热驰缓,目纲失司
《素问痿论》 中有“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的论述,“筋”是约束骨节,维持机体正常形态和运动功能的解剖结构。《 黄帝内经》中记载了眼部周围复杂的经筋循行,及眼的各种运动与经筋的密切联系。而《灵枢:经筋》中记载:“足阳明之....上合于太阳为目上網,阳明则为目下網....急者目不合,热则筋驰纵,目不开”,更是直接点明了眼睑的正常开合与足阳明和足太阳两条经筋有关,经筋的病变会导致该功能的障碍。其病因为经筋受热;具体病机为“筋驰纵”导致的“目纲”失司,从而造成了“目不开”_即眼睑 上提功能的障碍。对于眼睑下垂的治疗,依其病机,当不离清其“热”,收其“纵”,和其营卫,通其经络,行其血脉。
二、脾胃气虚,升阳无力
《灵枢大惑论》记载:“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肌肉之精则为约束”。对于原文中提到的“约束”结构,眼胞也,能开能 合,为肌肉之精,主于脾也”。而“肌肉”功能的正常则取决于脾,脾的功能可以间接影响到眼睑的开合。“脾胃既为阴火所乘,谷气闭塞而下流,即清气不升,九窍为之不利”。明确提出“脾升清阳”的功能障碍是“目窍之不利”的直接原因。以升举阳气为侧重点的治疗,适用于“因乳食失节,或过服寒凉之药,使阳气下陷不能升举”导致的“目不开”;而对于“胃气亏损,眼睫无力而不能开者”则应在升阳的基础上再加上补脾之药。
三、气血亏虚,风邪客睑
中国传统医学历来关注眼与气血的关系,《灵枢.脏腑邪气病形》 便已经记载:“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而《素问五脏生成》也记载:“诸脉者,皆属于目”,说明眼是一个血脉充盈的器官,而其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则与气血的盛衰密切相关。若血气虚,则肤腠开而受风,风客于睑肤之间,所以其皮缓纵,垂覆于目,则不能开”。说明血气亏虚,外因为风邪乘虚而入。中医组方应遵循培补气血配合祛风清热的方式进行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