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被視為絕症…眼皮下垂、大小眼恐是重症肌無力初期徵兆 醫曝2好發族群

台湾肌无力症关怀协会理事长梁采葳,已和疾病共处40年。记者赖昀岫/摄影

眼皮下垂、大小眼,不一定是找眼科或医美!医师指出,这是许多「重症肌无力」病友患病初期的征兆,也有人因吞咽困难求助耳鼻喉科,检查结果却一切正常,早年致死率高达4成,所幸现今治疗技术多元,加上生物制剂的研发,未来台湾重症肌无力,将迈向个人化精准治疗的新时代。

台湾肌无力症关怀协会理事长梁采葳,已和这个一度找不出病因的疾病共处40年,她在17岁那年突然出现单侧眼皮下垂等症状,1年后症状加剧,甚至连一粒米都无法吞咽,更曾一度命危,直到接受胸腺瘤切除手术与心灵转念才转变。

梁采葳说,当年从发病到确诊共花了2年时间,历经眼皮睁不开、无法吞咽、呼吸困难、2年内住院7至8次与2次加护病房命危、插管、急救等过程,也曾遭遇朋友背后议论、长期用类固醇导致体重飙升、多段恋情被抛弃等坎坷命运,沮丧到一度想轻生,直到后来接受胸腺瘤切除手术与心灵转念,才逐渐走出阴霾,她与带哽咽地表达母亲的感谢,因为当初是母亲到处向亲友借钱,才把她从死神手中抢救回来。

卫福部双和医院神经科顾问医师邱浩彰说,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体免疫疾病,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僵直性脊椎炎、干癣等,都是因为免疫系统不当攻击正常器官所导致,发病年龄有2个高峰,20至30岁以女性为主,50岁以上则多为男性,男女发病比例约1:1.8,在台湾,平均每十万人有22人罹患重症肌无力,现领有重大伤病卡者约6千人。

重症肌无力发病初期主要影响眼睛肌肉,邱浩彰指出,9成病友会出现明显的眼皮下垂、大小眼、复视或视力模糊等「眼肌型」症状,往往起床时肌肉力量正常、活动自如,到了下午或傍晚就出现肌肉无力的「断电」症状,导致不少病友因此被认为是在装病或偷懒。

邱浩彰表示,约5至8成病友会在2至3年内恶化为「全身型」重症肌无力,出现无力咀嚼、吞咽困难、口齿不清、声音沙哑、四肢无力、颈部无力而难以擡头、走路爬梯困难、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恐导致呼吸衰竭,有致死风险。

台湾神经免疫医学会理事长叶建宏表示,乍看名称会觉得和因年龄增长或活动不足,造成肌肉快速流失的「肌少症」很像,但其实重症肌无力是肌肉无法正常收缩的疾病,会影响全身肌肉,且依发病位置而有不同的症状表现,更一度曾被视为绝症,许多病友因严重的呼吸肌无力导致呼吸困难致死,早年致死率高达4成。

治疗方法部分,叶建宏说,台湾重症肌无力的现行治疗方式,包括俗称「大力丸」的抗乙醯胆碱酵素剂、类固醇、快速调节免疫机能的血浆置换术,俗称「换血」,与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以及胸腺切除手术等,多数重症肌无力病友可在这些传统治疗、心灵与生活照护之下,稳定控制病况,预防复发与延缓恶化。

但目前仍有2成左右的顽固型重症肌无力病友,无法使用传统免疫药物或效果不如预期,叶建宏表示,顽固型病友因吞咽困难而使用鼻胃管的比例高达85倍,在住院方面,一年内急诊与住院治疗的比率超过5成,是一般肌无力病友的1.6至2.5倍,更严重需进加护病房医治的比例甚至高达3.5倍。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步,重症肌无力也迈向生物制剂辅助个人化精准治疗的时代,叶建宏说,期待未来台湾能加速引进相关的生物制剂,且比照其他自体免疫疾病纳入健保给付,帮助重症肌无力病友稳控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