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好读之2》种族融合有助黑人的课业表现
失灵的福利国:直击美国贫穷问题的核心,为除贫找到解方(时报出版)
融合确实有其效用。早在半个世纪前的研究即显示了这样的结果。我们来看看最高法院布朗诉托彼卡教育局一案所做判决,视公立学校实施种隔离政策为违宪之后,学校的种族融合情况为何。在一九五四年该判决出炉后的几年间,解除隔离令在全国各地的执行情况不一,此一现象正好让社会学家得以比较在种族融合学校就读的学生与在隔离学校就读的学生之间的差异。经济学家拉克.约翰逊(Rucker Johnson)就发现,相较于在隔离学校就读的同辈,在种族融合学校就读的黑人学生,课业表现较优秀,毕业率较高,而且日后进入大学的可能性也较高。约翰逊的模型并且显示,这些在教育上的收获其实具有实质的金钱价值,受惠于种族融合法令的黑人学生成年后陷入穷困的机率也相对较低。与此同时,在停止种族隔离,改为实施种族融合的学校就读的白人学生,也不会因此走上邪门歪道,他们的学业成绩与日后的幸福并不会因为班上来了黑人新同学而有任何影响。
不平等的情况加剧会导致学区之间所得隔离的问题。主管当局推动教育财务改革来改善此一问题,为财政窘迫的学校投入资金。这样的做法的确有帮助,但是并非解决之道。我们可以看看马里兰州蒙哥马利郡(Montgomery County)发生的情况。在二○○○年代初期,当地住房主管部门将各个不同的平价房屋随机分配给贫穷家庭,这些平价房屋有一些是位于富裕社区的学区内。与此同时,当地政府也开始大力投资财务困难的学校,将经费用于实施小班制与为老师提供训练等措施。如此一来,也给了研究者一个机会来比较穷学生在低度贫穷学校与高度贫穷学校但有较多资源之间的表现。调查结果令人震惊。在低度贫穷学校就读的穷学生,在课业表现上明显优于在高度贫穷学校就读的学生,尽管后者拥有「现代教育资源」。由此显示,尽管我们为贫穷学校投入的资金多于富有学校,但是并不能促进这些学校之间的平等。
我一再强调儿童的生长环境非常重要,连我自己都觉得有些蠢。众所皆知这是很重要的事情,也是为什么我们有这么多人愿意投下心血与金钱来建设我们的学校与社区,囤积随之而来的承诺与安全感的原因。但是当我们的小孩看到我们关闭其他小孩的机会之门─而且是以他们之名的时候─我们又该如何教导我们的小孩?
美国在布朗案之后不进反退,退步幅度之大,我们孩子今天就读的学校,在经济多样化方面,还不如我祖父时代的学校,虽然我们在种族融合上小有成就,但是我们的社区依然维持种族隔离。随着城市的房价越来越贵,富人与穷人之间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我们过去会说穷人是住在轨道的另一边,现在则是说他们是住在隔壁的郡里。我们依然是各自分隔,而且严重不均。但是这种腐蚀机会的情况可以在我们手中结束。
我们应该如何结束我们对隔离政策的热爱?我们最重要的就是以旨在推动包容的法规来取代排除分区政策(Exclusionary Zoning Policies),拆除我们的围墙,将这些瓦砾用来造桥铺路。这项行动分成两个步骤,第一个是去除那些拦阻低所得家庭进入高机会社区的法规,这些法规都经过精心设计,狡诈而迂回,将在高机会社区兴建多户型公寓或小型的平价住房列为违法行为。我们无法心安理得地宣称我们的社区是反种族主义或是除贫主义,如果这些社区仍是支持排除分区政策─这只是比较有礼貌且安静地支持隔离政策的做法。(三之二;摘自《失灵的福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