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血配乳酸变「捕蚊锭」 文大师生义大利发明展夺金
台湾夏季高温湿热,民众饱受蚊虫叮咬之苦,为解决蚊虫困扰,文大动物科学系师生发明「生化蚊虫诱捕装置」,利用猪血加上二氧化碳及乳酸,模拟出相当接近人血气味的引诱剂,提高捕蚊率,该作品既省电又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现场国际裁判一致赞赏,也获得义大利国际发明展金牌奖肯定。
◄「生化蚊虫诱捕装置」获义大利发明竞赛金牌奖。(图/取自文化大学网页)
文大动科系副教授林咏凯说,一般市售捕蚊灯原理是用光线引诱蚊子并电击,杀虫剂则会造成生态环境负担。「生化蚊虫诱捕装置」仅利用昆虫视野狭窄,只能直线飞行的特性设计陷阱防止昆虫逃脱,再加上引诱剂成分天然,可节能减碳,降低对环境冲击。
另外,为了不要让「满屋子都充满血味」,研究团队将引诱剂制成了发泡锭,使用前放入水中溶解即可。目前这项发明正在申请台湾专利,未来研究团队打算将诱捕装置设计成「可抛弃式」,捕捉到一定程度蚊虫后即可丢弃。林咏凯预估,这项发明一旦量产,每组成本只要几十元,可帮助开发中国家防治蚊虫疾病。
文大另一件银牌奖作品是「3D水胶生物相容性检测套组」,将细胞培养在3D水胶中,可应用于生医材料开发与环境毒物检测。林咏凯强调,这两项得奖作品都来自学生的创意,经过团队合作包装设计与验证后,都可有效改善人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