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传真-美国最新晶片禁令 将如何改变全球半导体产业?
美国科技审查范围扩大,即使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需求市场,全球晶片制造商也不得不重新权衡。图/美联社
从2018年的贸易战到今年8月发布的晶片禁令,不难看出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措施,变得更有针对性。与覆盖各种产品的贸易战不同,晶片禁令的重点聚焦在中国科技业,将科技审查收紧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首先,此次禁令针对的不再是单一企业或某种技术,而是涉及更广泛的中国企业和科技领域,如人工智慧、超级电脑、软体和记忆体晶片。其次,晶片禁令的衡量基准正在降低,在美国的要求下,企业需在短时间内确定其产品的最终用途。第三,禁止美籍技术人才协助和服务中国晶片制造商。
这些禁令使得外国企业与中国做生意变得十分困难,进而削弱中国整合全球科技的能力。
在全球开始关注供应链安全的背景下,对晶片在哪里生产和由谁生产的担忧,是政策讨论核心。美国专注软体、设备和设计等上游环节,在半导体供应链中拥有高附加值,这意味着美国在遏制中国技术升级方面占有优势。
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美国为何在当前关头把矛头对准中国?事实上,从2017年至今,中国半导体需求市占率从34%上升到了40%。2015年后,晶片超越石油成为了中国进口规模最大商品,截至2021年晶片进口总额达4,330亿美元。中国也在加强产业政策,打造国家主导的领军企业。
其实,中国在晶片产业前进的努力似乎并不怎么成功,以营收计算的市占率从2019年的5.5%下降到2021年的5.2%。但不能忽视的一点是,中国正在晶片产业的一些分支领域取得进展。虽然目前整体市占率和获利能力还不高,但中国企业在低端供应链已拥有较高的市占率,并开始在先进技术上取得一些突破。
中国的制造产能份额(包括在中国的外国企业)从2019年的20%成长到2021年的24%,如果不包括在中国的外企,则是15%。此外,中国购置半导体设备份额日益突出,这些主要来自西方国家,这意味中国的技术进步仍然建立在对外国技术的依赖之上。
对经济和行业影响,我们以下列情况为基础来讨论:中国可能面临更加严格的科技审查,对半导体行业意味着获取外国技术和人才具有挑战性,实现自给自足更加困难。全面封锁晶片和成熟制程的可能性较小,因这会严重打击中国经济和全球供应链,在全球通膨压力较大的现阶段,对美国来说成本过于高昂。对中国而言,政府一定会加大对自主创新的资金支持和收购外国半导体公司,这可能会从全球政治层面加剧保护主义情绪和投资审查。
由于美国的科技审查范围扩大,即使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需求市场,全球晶片制造商也不得不重新权衡。晶片禁令实施后,对短期收入的冲击是不可避免的。例如,全球排名前五的晶片设备制造商中,中国为其贡献的收入占比,已从2017年的7%成长到2022年第二季的25%。不过,由于外国企业在中国制造产能中所占份额高达40%,应可争取到一些禁令的宽限时间。只要结构性需求依然存在,外国企业可将生产链迁移到亚洲其他地区。不过,这带来的直接冲击依然惨痛,可能会影响到全部收入的15%。
去库存周期和地缘政治风险是导致半导体需求减弱的双重打击。我们已进入美国科技审查的时代,审查确认价值链的所有环节和最终用户。与之前的措施相比,最近的晶片禁令像一枚重磅炸弹,可能会改变半导体行业的格局。这次禁令封锁的技术广泛,更加难以绕过。这意味着晶片行业将会朝着分化的方向发展,虽然现在尚无迹象,但可能性会愈来愈高,特别是就先进制程的晶片而言。
当前的全球充满不确定性,但有两个趋势是确定的。首先,通膨只会愈来愈高。其次,半导体价值链将会出现类似「SWIFT」的科技审查系统,亚洲作为全球高科技制造业重地必然会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