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演反派 吴镇宇面对孩子变吴妈

吴镇宇刘德华监制网剧东方华尔街》中扮演金融大鳄与张孝全反目成仇。(本报系资料照片

使徒行者》吴镇宇与佘诗曼精彩对手戏。(本报系资料照片)

《无间道2》吴镇宇(左)与黄秋生。(本报系资料照片)

网剧《东方华尔街》热播男主角港星吴镇宇开始忙碌。喜欢演反派的吴镇宇给人的既定印象是「脾气暴躁,不太好相处」。他确实不喜欢掩饰自己,很直接、有自己的独到想法,并不介意别人如何看待他,但当话题回归到孩子生活时,他又变回「吴妈」。

吴镇宇原名吴志强,1961年出生在香港一个普通家庭。他表示,印象中像汤镇业这样的名字才容易走红,很少见名字带「强」字的明星,所以到吴家附近「批命改名」的店改名:「找那个师傅改过名的,都红了,比如欧阳震华」。

演戏不求别的 只为赚钱

17岁那年,吴镇宇报考无线电视台(TVB)艺员训练班,没想到一考就是4年,1982年才入选,同期包括梁朝伟周星驰。吴镇宇一开始只在TVB跑龙套,演那些无关紧要的角色一点都不累,拍完了还能和万梓良周润发这些已经飞黄腾达的老学长去吃宵夜。

吴镇宇调侃自己学历不好、家庭条件也不好,大概只有明星这个职业不太计较这些:「我们那个年代都是平民生活,家庭环境太好反而当不了明星。哪有机会演富二代、富三代的?我们演的大多都是农民、警察这些小人物,影视作品需要表达一些苦楚才能感动观众,一辈子没苦过、没被欺负过,哪里演得出来苦的感觉?」

而在吴镇宇的观念里,当明星只为了找份工作:「你再看看现在的小鲜肉,挣钱多容易,根本不需要演戏,也不用实景拍摄,坐在家里穿着古装戏服就能赚钱,抠像替身样样来,比网红还网红。」

爱挑战 从古惑仔演到学霸

1990年代,父亲去世,吴镇宇第一次感受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苦,他了解自己的薪水少,拍1天电影挣的钱能抵他在TVB工作1个月,加上好友刘青云等人纷纷转战电影,虽然他已有「电视一哥」地位,仍选择出走。

当时没人找他演主角,只能去演那些没人愿意演的反派角色。1992年,他在电影《绝代双骄饰演反派「江玉郎」,入围第1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翌年,他又在《溶尸奇案中演杀人狂。

1996年,吴镇宇迎来事业转机,《古惑仔之人在江湖》的反派「靓坤」成为经典。其后,他减少演反派的频率:「这个角色太经典了,我不想去破坏他。但我并不认为靓坤是我事业的巅峰,而是一个开始,这之后才不断有人找我拍戏。」

转型当导演 作品受争议

吴镇宇讨厌重复:「每天做同一件事,很闷!」所以他演了《赌神3》里的高傲师兄、《基佬四十》里的同性恋、《97家有喜事》的学霸。至今,他觉得最难以驾驭的是《冲上云霄2》中的Sam哥,直到现在都很难想像当时自己为何要这样演。

打开知名度后,吴镇宇的选择也多了,电影产量逐日增长,不乏经典。1999年,他以《枪火》的古惑仔「阿来」获第37届金马奖最佳男主角;2001年,他以出场镜头不到10分钟的《西元2000》,拿下第20届香港金像奖最佳男配角;2003年,在《无间道2》刻画斯文中带着狠辣的「倪永孝」,一句颇具宿命色彩的台词「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成了经典,也入围第23届香港金像奖最佳男主角,但与奖项失之交臂,成为他的遗憾。

在此同时,他也尝试当导演:「我记得有人跟我说,香港电影就像纺织业绣花业的夕阳产业,我心里不服气,但又怕这是真的,就想趁没彻底落寞前赶紧当次导演。」但他的导演处女作《9413》颇受争议,跳tone的剧情犹如他的脑回路一般,让人摸不着头脑。

第二部作品《自从他来了》,吴镇宇邀黄秋生、黄子华等兄弟助阵,虽然没有掀起太大的波澜,但他怀念香港的黄金年代,没有放弃导演梦。

银幕上塑造了很多经典形象,但对年轻观众而言,认识吴镇宇却是透过真人秀《爸爸去哪儿》第2季,他也从此多了「吴妈」、「吴三岁」的绰号,成为观众印象中的宠娃狂魔;但吴镇宇因工作忙,总觉得对儿子费曼有愧疚,自认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只能给自己打5分。对于儿子,他笑说:「他确实应该减下肥了,但他的脚就这样大,可能以后真的可以长到185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