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势性低血压问题大 新研究:先做这事可预防

从坐或蹲姿变成站姿后,会头昏眼花,重心不稳还可能跌倒,恐是姿势性低血压。(示意图/Shutterstock)

从坐或蹲姿变成站姿后,会头昏眼花,重心不稳还可能跌倒,这可能是「姿势性低血压」,研究发现,确实有方法可预防,或加速缓解不适。姿势性低血压对于不同族群的困扰程度大不同,年轻人可能仅暂时头晕、过几秒就没事,但年长者却很有可能因为晕眩跌倒、进而造成脑损伤或骨折等意外。现在有研究发现,只要做一个动作就能有效预防姿势性血压造成的头晕问题。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University of Calgary)的研究团队找了22个曾发生过姿势性低血压的女性,分成3组,第1组完全不采任何动作(对照组)、第2组在起身前反复擡膝盖30秒、第3组在站姿时脚交叉,研究团队同时监控他们的血压和心跳变化。

结果显示,有做动作的后两组在起身后,血压和心跳会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受试者主观感受也证实,有做动作时,晕眩感和晕眩消失的速度比以往经验改善许多。此研究刊登于《心律(Heart Rhythm)》中。

●预防姿势性低血压 下肢运动有助血液回流

姿势性低血压是指,从坐姿改为站立后的3分钟内,收缩压下降超过20毫米水银柱、舒张压下降超过10毫米水银柱,造成头晕目眩跟血压及脑部血液灌流有关。当姿势改变,例如从坐姿变站姿,约有500~1,000cc血液会往脚部流动,此时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会感应身体姿势和血流改变,进而让自律神经去调节血管阻力和心脏跳动的速度,增加血压和心脏血流量,但此调节失灵就会造成姿势性低血压。

「该研究起身前先反复擡膝盖30秒预防姿势性低血压、起身后双脚交叉来加速消除晕眩感,原理是透过运动,帮助下肢肌肉收缩,并促进下肢血液回流,」泰安医院复健科主治医师蔡育霖指出,静脉血管弹性较差,主要靠肌肉收缩让血液回流,所以透过简单的动作来帮助血液回流心脏,可以预防姿势性低血压,「照顾手术后或卧床一段时间的病患时,在病人下床前都会让他们先做脚踝帮浦运动,也就是上下反伸屈曲脚踝促进血液回流,来预防下床后头晕而跌倒。」

●姿势性低血压6个高风险因子

一般而言,姿势性低血压是种症状而非疾病,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心脏内科主治医师陈彦舟指出,疾病或药物都可能造成姿势性低血压,且健康的人也可能发生:

1. 自律神经失调:因为血压和心跳靠自律神经控制,所以造成自律神经或神经传导失调的疾病都可能引发姿势性低血压,例如糖尿病、巴金森氏症患者。复健科常看到脊随损伤的病人,由其是胸椎以上脊髓受伤的人,也容易有姿势性低血压。

2. 药物:例如精神科或降血压药物,服药初期要特别注意

3. 贫血

4. 心脏病患:例如心律不整、心肌梗塞、心脏衰竭、心包膜炎

5. 水分不足

6. 蹲或坐太久

此外,不当的重量训练姿势与不适合的训练项目,也可能造成姿势性低血压症状加重。

文章来源:本文由《康健杂志》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点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