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号预测健康问题!最新研究揭露排便「理想次数」

每个人都会排便,但排便频率会影响健康状况,也能看出可能发生的健康问题。(示意图:shutterstock/达志)

排便是人体日常机能之一。本月16日发表于期刊《细胞报告医学》(Cell Reports Medicine)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排便的频率能够反映长期健康状况。研究人员透过肠道益菌分析发现,饮食富含纤维质、水分摄取充足、规律运动的人拥有较为健康的肠道菌相,每天排便1到2次算是「恰到好处」。排便频率低于、高于这个理想次数的人,要留意可能发生的特定健康问题。

综合美国《新闻周刊》、英国《每日邮报》16日报导,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系统生物研究所(Institute for Systems Biology,ISB)副教授吉本斯(Sean Gibbons)表示,这项研究表明排便频率对于人体全身系统的影响,排便频率异常有可能是重要的风险因子。

此前已有研究表明,排便频率对于肠道菌相系统有重大影响。ISB研究团队调查1425名成年人的健康状况,83%是白人,8.5%是亚裔,年龄介于19岁至89岁,65%是女性,平均BMI是27。研究参与者记录自己的排便次数,分为4组:便秘(每周排便1到2次)、低于正常(每周3到6次)、高于正常(每天1到3次)、腹泻(每天3次以上)。研究人员也收集参与者的粪便与血液样本,也调查各人的运动、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心理健康、压力指数。

分析显示,年龄、性别、BMI指数与排便频率显著相关,女性、年龄较轻、BMI较低的人,排便频率较低。便秘组与肾功能下降有关,腹泻组则与肝功能下降有关。长期便秘与神经退化性疾病、慢性肾病有关连。出现忧郁、焦虑等心理健康状况的人,腹泻的机率比较大。

如果粪便在肠道停留太久,微生物会耗尽所有可用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会发酵成有益处的短链脂肪酸。纤维质用尽,肠道菌相转趋以蛋白质发酵为主,因而产生多种毒素进入血液,导致其他器官受害。这项研究发现,经常便秘或腹泻的人,蛋白质肠道发酵菌比较多;每天排便1次到2次的人拥有较多的纤维质发酵菌。

肠道微生物改以蛋白质为食,也会导致偏好蛋白质的细菌增加,最终微生物可能会开始分解肠道黏膜,肠道可能因此「渗漏」,肠道内对于其他器官有毒的细菌与代谢物会随着血液流向其他器官引起发炎,导致心脏、肝脏、肾脏疾病。腹泻也会导致类似的情况发生,较大的差异在于肠道发炎导致黏膜退化,使毒素进入血液。

吉本斯说,研究获得的上述见解为管理排便频率策略提供更多讯息,对于健康的人们也有用,有助于促进身心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