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血糖、预防2型糖尿病 研究教你怎么做

减少总脂肪与饱和脂肪摄取、增加纤维摄取量,以及增加每周运动时间的参与者,不但血糖水平获得改善,还延缓、甚至是预防第2型糖尿病的发生。图为医护人员为民众检测血糖。(图/新华社)

为了解「生活型态介入」(Lifestyle Intervention)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的具体影响,德国糖尿病研究中心针对逾1,000名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生活型态介入,随后再进行长达2年的追踪。结果发现,相较于生活型态没有改变的参与者,减少总脂肪与饱和脂肪摄取、增加纤维摄取量,以及增加每周运动时间的参与者,不但血糖水平获得改善,还延缓、甚至是预防第2型糖尿病的发生。

这份研究已发表在2021年9月份的期刊《糖尿病》。论文指出,生活型态介入是医界避免糖尿病前期患者恶化为第2型糖尿病的主要方法。过去20多年来,多项研究已证实生活型态介入能有效预防糖尿病发生。

在1分长达6年的追踪研究中,研究团队发现生活介入可以让糖尿病风险降低达15至70%。研究还发现,生活型态改变可持续带来好处;甚至,好处会延续到介入期结束之后。

不过,仍有相当大比例的参与者并未因生活型态介入而获得任何好处。甚至,在「糖尿病预防计划中」,仅有40%的参与者回归正常血糖;另有60%的参与者对生活介入毫无反应。

在无反应者中,其中一种是虽有生活型态介入,血糖却无法回归正常值;另一种则是虽然进行介入,却仍在4年内发展为第2型糖尿病。甚至,部分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在长达11年的追踪期内没有任何生活型态的改变,却也没有恶化为第2型糖尿病。

为了解强化后生活型态的介入,能否让糖尿病前期患者获益;研究团队遴选1,105名糖尿病前期的参与者,并依照胰岛素阻抗、胰岛素敏感性与脂肪肝量,将其分为低风险与高风险个体。

低风险的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到传统生活型态介入组,高风险者则随机分配到传统生活型态介入组与强化生活型态介入组。

更进一步地说,生活型态介入目的在于让身体质量指数(BMI)大于25的参与者,体重减轻5%、脂肪摄入量减少到小于摄取总热量的30%,饱和脂肪摄取量则减少到小于总热量摄取的10%,而纤维摄取量则大于总热量摄取的每15g/1000cal。

但在传统组介入组中,1年内仅进进行8次运动咨询,每周训练时数约3小时;加强介入组成成长1倍,1年内进行16次运动咨询,每周训练时数6小时。每次运动咨询课程时间约30到60分钟。

结果发现,在高风险族群中,相较于传统介入的高风险参与者,采用加强介入的高风险参与者,介入后血糖变化减少0.29mmo/L,脂肪肝减少1.34%,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则下降1.82%。

在3年追踪期内,相较于传统介入组,强化介入组的葡萄糖耐量(OGTT)正常化的机率更高。

研究团队总结,对于糖尿病前期的高风险患者而言,可透过加强介入来改善血糖与心脏代谢能力,进而预防第2型糖尿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