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辑专栏》「后蔡时期」应慎防美中台变局

中共二十大16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新华社)

执政届满10周年的中共总书记习近平,昨天在中共二十大开幕进行报告时,对今后5年的对台工作提出政策报告。习的纲领性阐述,有民族大义,有武力威吓,有软有硬,应是延续江泽民、胡锦涛时代的综合版,但在国际情势与美中台关系急遽变动的大背景下,对处在「后蔡时期」的台湾朝野领袖应审时度势,慎防美中台再次出现不可逆变局。

美中争霸 台湾深陷两难抉择

从中共十九大以来,美中台关系变化,关键转折在美中两强的政治体制出现「不对称竞争」。2018年3月15日,大陆全国人大通过修宪案,将国家主席「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的限制删除,北京称这有利于维护「习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项历史性的修宪案,却成为当时川普政府发动对华贸易战,以至爆发战略冲突的导火线。

2017年底,在习刚开展第二任期之际,当时仍在摸索美中架构的川普应邀访华并在紫禁城茶叙时,为拉近与习的情谊,曾以平板电脑秀出他外孙女以中文背颂古诗词影片。然而,4个月后,在大陆通过修宪案前夕,川普突然透过推特开除提勒森,任命鹰派的中情局长蓬佩奥接任国务卿,开启全面战略竞争,拜登上台后,美中争霸形势已难转变。

美中战略冲突,台湾应否选边站队,始终是两难抉择。台湾应否屈服于美国国会议员的军经利益,或舍弃台湾在地缘政治的战略价值,应有再思考、再评估的理性决策空间。以8月美国众议院议长裴洛西访台为例,即使拜登「预防性劝阻」,国务院与五角大厦都忧虑的敏感行程,蔡政府竟连「撤邀」的能力都没有,最后却让台湾丢失海峡中线的战略防线,即为严重误判、决策失能的明证。

美中台关系的交互影响,40余年来,始终是决定两岸走向的主旋律,从台美断交/中美建交、对台军售/抵制军售、李登辉访康乃尔/对台射击军演,以至裴洛西访台/共军锁台军演,中南海领导人掌握美台关系的突破或重大进展,中共解放军更趁势战略东扩,进而压缩台湾海空军的防御纵深。这是蔡政府极端操作「亲美抗中」路线的最惨痛结果。

亲美抗中 台海错失防御纵深

台湾朝野对美政策是有共识的,但「亲美」并不必然就要「抗中」,如2015年两岸最高领导人马英九与习近平在新加坡的「马习会」,双方为避免美日误解,会前约定透过各自外交管道知会相关各国,可见两岸对于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只要采取战略模糊,搁置争议、务实协商,还是有宽阔的交流与对话空间,关键就在领导人的决策意志与承担的勇气。

11月底前,中美台决策层将相继迎来新局面,习近平在二十大之后将开启第三个任期,主导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拜登能否在11月初的国会期中选举保住有利执政地位,或提前变成跛脚总统,将影响今后的美中战略竞争。台湾九合一选举结果,虽不能与2024大选划等号,但也将影响蔡英文最后19个月任期的执政路线。

两岸论述 选后亟需务实提出

「后蔡时期」台湾即将面临的两岸挑战,不论是追求永续执政的民进党,或徐图东山再起,挑战执政大位的在野党,都无法逃避美台与两岸关系的敏感课题,也必需对当前快速变动的美中台情势,提出务实可行的执政论述。历史经验反复证明,国际因素虽是主导台海形势变化的现实压力,但执政领袖的民意基础仍是引领政策走向的关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