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辑专栏》国际疫苗外交与台湾公卫危机

美国捐赠台湾250万剂德纳疫苗,由华航CI5169专机载运,于当地时间19日早上8点30分左右自美国田纳西州曼菲斯机场起飞,于20日下午4时30分抵达桃园机场。(陈麒全摄)

世界主要强权在「后疫情时代」开启的国际疫苗外交战,正在台湾真实地上演!继日本援台124万剂AZ疫苗之后,美国加码捐助的250万剂莫德纳疫苗昨天运抵台湾。在疫情风暴持续三级警戒之际,美日相挺抗疫,虽然展现台美、台日的传统友谊,却也暴露蔡英文政府在国际疫苗采购不力、执意护航国产疫苗、防疫策略频频失控公卫政策危机

美日快速地在国际疫苗外交领域做出决断,并对防疫失控、疫苗短缺的台湾率先采取紧急援助,主要驱动力应是来自6月中旬刚在英国落幕的七大工业国集团(G7)领袖峰会,美英日领袖表达了将援助疫苗给中低收入国家的政策宣示,而G7领袖迅速采取疫苗援助行动,则是受到中国近来在国际社会已援助超过3亿5000万剂疫苗的刺激与影响

疫苗是用来救命的,更是保护台湾人民生命财产的终极武器!但国际外交的现实是,疫苗是政治的,更是大国开展地缘政治较量的工具。原来被视为「防疫模范生」的台湾与越南,受这波疫情影响较大,即成为美日疫苗特别援助的重要战略伙伴,美日行动虽是没有前提条件的援助,但背后隐含的却是中美日等强权开展国际疫苗外交战的策略攻防。

政治挂帅伤亡惨 太悲哀

越来越多的事证显示,从去年全球疫情爆发以来,立法院编列了数百亿元的疫苗采购预算,但悲哀的是,今年5月疫情大爆发,超前部署破功、公卫体系崩塌、确诊死亡案例超过500余人,伤亡惨重的根源正是防疫指挥中心骄纵自满、政治挂帅的防疫心态,导致台湾遭遇历史性公共卫生灾难,至今竟只能依靠美日疫苗援助,暂时撑住防疫局面

美日救援的疫苗,只是救急无法救穷,解决当前防疫危机的根本之道,应是强化专业防疫策略,以及国际疫苗采购、国产疫苗科学研发,齐头并进,最少必须备足3000万剂疫苗,才能确保台湾的防疫安全网中央指挥中心迄今对中央与地方防疫措施的整合、入境快筛普筛作业的迟缓、疫苗施打对象的分类、社会总体资源的调度等等,都还处在纷争不绝的局面。

阻中国疫苗议题 极不智

同时,在反中路线的政治指引下,尽管中国科兴国药疫苗,都已获得世卫组织认证的EUA,但蔡政府禁止中国疫苗输入台湾,即使上海复星代理的BNT,民间企业计划专案申请进口捐赠,依然面临层层关卡与重重困难。其实,从科学防疫的角度来看,大陆疫苗进口的议题,有世卫的认证、有科学的依据、有人民生命权的诉求,还有两岸恢复协商的战略意义,应属国安层次的重要议题,轻易阻绝,极为不智。

监委吴丰山倡议,台湾曾援助美国医疗口罩汶川地震福岛地震,如今他们有意回馈疫苗,有来有往,台湾理应乐意接受。智库学界也有建言,不需「九二共识」前提的疫苗,为何不接受?疫苗是不该有政治的,但在国际现实与两岸对峙的环境下,台湾的防疫受到太多政治的干扰、非理性的指引,导致各方看待防疫,南辕北辙,贻误时机。

台湾防疫安全网 快补漏

疫苗短缺,仍是台湾防疫安全网所面临的最大危机,也是下波变种病毒攻击的破口。美国慷慨援助250万剂莫德纳,对台湾如大旱望云霓的及时雨,只能稍解燃眉之急,无法确保台湾安全。在国际疫苗外交战的较量过程,美日借由疫苗援助进一步深化台美、台日关系,并彰显台湾反中抗中的战略地位,对两岸关系发展势必将产生连动效应,同时,抗疫形象持续滑落的蔡政府,或可借此转移民意对采购疫苗不力的批评声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