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辑专栏》既要宠辱不惊 还要沉着应对
美国总统拜登就任后,美中台关系备受关注,台湾要宠辱不惊,更要沉着应变。图为2012年时任美国副总统拜登与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参观洛杉矶国际研究中心,交换印有「中美两国 友谊长青」字样的T恤衫。(新华社)
美国总统拜登刚就职,台美中三边关系的任何风吹草动,广受瞩目。一封邀请函、或一封贺电,都蕴含着丰富的外交意涵。美国务院发言人普莱斯一段有关敦促北京停止对台军经、外交施压,并促请与台湾民选政府进行有意义对话的声明,即受到台湾朝野智库精英的高度议论。
拜登是否延续川普「抗中反共」路线?台湾是否持续扮演大国较量的战略杠杆?美中贸易战、军事较量是否演变成全面对抗?攸关全球两大经济体的相关议题,并非拜登新政府最优先施政项目,但如何在新政局、新形势下找到自我定位与安全战略,却是台湾最重要的执政课题。
半世纪以来,美国对台政策态度完全取决于美国国家利益与华府的中国政策取向。1972年2月尼克森访问中国,主张美中关系正常化;尼克森回到华府后曾向中华民国驻美大使沈剑虹作出保证,但陪见的季辛吉却补充说,希望台湾「不要搅局」(Don’t rock the boat)。
昔日以中制俄 美今抗中反共
中美建交42年来,拉拢中国,长期以来是美国「以中制俄」的外交大战略。1993年柯林顿主导首次APEC峰会,华府即视为促进中国重新融入国际社会的转折,但因北京表态杯葛李登辉总统,美方担心台湾搅局,即催促台湾尽快另行指派「领袖代表」与会,柯林顿的国安顾问还曾不耐烦地对驻美代表丁懋时说:「You take it,or leave it!」
美中关系呈现良性互动时期,不仅国民党政府曾因干扰美中战略布局遭到华府掣肘,即使民进党执政,同样还会面临美方压力。陈水扁2002年匆促祭出两岸「一边一国」论述,时任陆委会主委的蔡英文奉命前往华府沟通,美方高层就曾严重关切,并直言小布希、钱尼对台湾的支持态度已大受影响。
川普留给拜登的政治遗产之一就是「抗中反共」,现阶段在美国已是两党重要共识,这也是川普猛打「台湾牌」的终极目标与战略杠杆。川普将台湾视为大国战略斗争的棋子,操作模式呈现高度的策略性、工具性,对真正深化台美双边关系、实质提升台湾参与国际组织等,虽有宣传上的进展,但结果仍极为有限。
台湾亲美抗中 共军战略东扩
4年来,蔡政府坚持「亲美抗中」路线,美台关系虽获得些许「红利」,但也丧失两岸官方对话的重要契机。更有甚者,中共解放军借由美台关系进程,派遣军机逼近海峡中线、侵扰西南空域,趁势完成「战略东扩」,既压缩台湾的防御纵深,还把台海情势推向不可逆的危局险境。
拜登的施政首重「安内攘外」,防疫、复苏经济、团结族群,都是当务之急。新政府的国安团队阵容坚强,与台湾有深厚的互动情谊。有关贸易战、南海军事较量等议题,并不是拜登新政府急迫想与北京摊牌的重点,中美之间若能维系有限冲突、理性竞争,对北京而言,已算是最佳状态。
美国准国务卿布林肯在任命听证会直言,川普对中国强硬的外交原则,他是认同的,但有些作法他有不同看法。国务院的声明则依然重申坚持一法、三公报、六项保证,并支持两岸问题和平解决。既然台美中核心结构不变,外交承认的对象短期内也不可能从北京移转至台北,面对两大强权的较量或冲突、合作或竞争,台湾既要宠辱不惊,还要沉着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