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够巨大才会有效」 廖哲毅赔300万也要做《钗》
▲廖哲毅(前)和石知田(后)到上海工作体会到,那边与他们同年纪的人视野、格局已经超过台湾年轻人。(图/梦田文创协助拍摄)
记者颜赛芬/专访
当廖哲毅和石知田提出《钗》派对的构想时,面对最大的质疑之一无非是:「为什么要做那么大?」一次到上海的工作经验让他们意识到危机,「去大陆才发现,跟我们同样年纪的人已经在做很大的事情了,为什么他们敢?」社会环境磨练出来的狼性或许是原因之一,但这让他们知道,年轻跟缺乏勇气不能再成为却步的理由了。
廖哲毅和石知田从大学时代的Project 10走到《钗》,已经是彼此非常熟悉的创作伙伴,石知田老电影《伴我同行》做比喻,「其实我想找的是像电影里那4个一起去找尸体的小男孩,你可以很信赖对方,朝着目的地前进,是一种共存的伙伴。」
▼廖哲毅(右一)和石知田(右三)在读台大的时候合作过Project 10。(图/取自Project 10粉丝专页)
然而,当伙伴情谊面对「在没有赞助的状况下,票全部卖完也会赔300多万」的难题,也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廖哲毅坦言,「很多人没办法认同我这样的想法,包括他(石知田)也是,会觉得这是一个很粗心大意的后果(指计算成本与收益),但对我来说,我没有任何却步的理由。」因为要让台湾年轻有才华的创作者被看见,最快的方式就是做一个够巨大的作品,「巨大才会有效。」
今年四月到上海高格合作影集的经验让廖哲毅和石知田对台湾的表演艺术生态心生焦虑,廖哲毅说,「他们大量采用新的演员,都是南京艺术大学表演系的学生,但跟不同公司都有建教合作的关系。大部分的人本来是学剧场的,但透过各种表演可以做不同型态的练习,他才有可能转化很多不同的东西。这就是我认为重要的东西。」
廖哲毅举汤姆汉克斯、梅莉史翠普等影帝影后为例,「他们都是剧场出身,为什么这件事情在台湾没有办法?为什么台湾只能有本色演员?」他认为好的表演不需要设形式,而是需要练习,因此找来剧场演员演电影,「虽然很多人认为《时下暴力》的演员很剧场,很over-acting,但又怎样?这是他/她第一次啊。」今年拿下金钟影后的朱芷莹、《麻醉风暴》的黄健玮都是打破本色演员限制的好例子。
廖哲毅说,「当然我现在看《时下暴力》会觉得很多东西不够成熟,但是只要当时团队里的成员因为这个作品而往他想要的地方再往前一步,那我觉得这件事就是值得的。《钗》其实也是一样的意思。」
▼《时下暴力》大量采用舞台剧演员。(图/壹玖八七工作室提供)
石知田笑说,「我爸是商人,他问我说这个案子预算多少、打算怎么回收,我问哲毅,他就说,『如果我们卖7成票的话,就可以只赔300万。』我们不是在说赚多赚少,是在说赔多赔少。所以我到现在还没办法回答我爸爸。」
不过石爸爸的另一句提醒是「人对了,事才会对」,或许是因为找到「共存的伙伴」,他没有阻止廖哲毅向前冲,反而一起分工找赞助、投奖金,往「赔少一点」的方向努力。
比起《时下暴力》,这次《钗》的创作团队跨越更多世代,廖哲毅与石知田共同创办的「壹玖八七工作室」作为主创团队,也请来书法大家董阳孜、设计师方序中等人跨刀,梦田文创执行长苏丽媚则担任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