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度十大文化新闻-华文出版未来可期
「中国崛起」的趋势浮现在出版社的成立和出版品上头。去年知名出版人成立新出版社,都以出版或是媒合两岸三地出版为目标,加上大陆积极推动出版业转企改制,释出庞大商机,让出版业者认为华文出版市场的未来可期。
皇冠出版社发行人平云接受媒体访问时便说考虑投资青马(天津),并说2010是大华文市场启动,最关键的观察年。他认为转企改制让未来五年大陆出版界有更剧烈的改变,「华文出版最大的舞台在大陆,台湾出版界一定要想办法参与,否则会被边缘化。」
尽管两岸都还不开放对方业者到本地办出版社,但是如同新经典和本事文化都已透过第三地投资的方式,展开合作。
这样的出版趋势,其实都看准了大陆国营出版社「转企改制」,出版稍见开放的契机。据人民网报导,截至去年6月,中国已组建了29家出版集团公司、24家国有新华发行集团公司。大部分的出版集团已经完成了体制上的转变。此外去年大陆大学出版社也都完成转制改企,把原本公家包占的出版市场推向民营竞争化。
在去年初台北国际书展时,知名作家哈金曾感谢台湾给他华文出版的空间,让他的作品得以回到母语世界,而幕后最大的推手即为时报出版主编叶美瑶。感谢声未歇,叶美瑶便挥别时报而「自立门户」,与中国最大民营出版社之一「新经典文化公司」密切合作,在台湾成立了「新经典文化」,致力于开创华文文学版图,「投入华人作家的经营。创业作即是被名导张艺谋拍成电影的《山楂树之恋》。
叶美瑶指出,透过与中方的合作,不但可以分摊成本,而且可以很快打入大陆市场,这使得很久不做大部头系列书籍的台湾业者有了重操旧业的机会。他认为,台湾书市充斥着大量的翻译书,不仅让华文作品无法突出、被重视,也让编辑的角色转而像是「买办」。重新开发、发展华文作品成为他的使命,她希望编辑能回到过去的角色,照顾并且开发作者。
翻译书受到市场欢迎,使得出版社放弃本土作家和华文作品的趋势,让出版业者忧心。台北市出版商业同业公会理事长李锡东便说,「目前台湾出版品中有百分之二十是买进大陆出版品版权,加上三成到四成的外文翻译书,台湾本土作家的出版空间在哪里?」他进一步指出,大陆每年出版品有20万种,台湾仅4万种,其中大部分来自大陆和外国,台湾出版和创作机会被压缩。
这使得包含大块文化在内的出版社,思考如何打开两岸三地的出版市场,建立共同的平台。大块便以出版「经典3.0」等名著为切点。而叶美瑶则希望完全锁定在华文作品上,她不但引介中国作家到台湾来,更期许自己能成为两岸交流的桥梁,把台湾精彩的作者介绍到对岸,她认为把眼光放远到中国,可预期未来十年是华人的文化盛世。
台出版人 纷投大陆
和叶美瑶类似,麦田前总编辑陈蕙慧也在去年四月离职,出资加入香港青马,并与麦成辉、前博客来网路书店图书部经理喻小敏合资,在台北成立本事文化;同时香港青马也与大陆最大民营出版公司「新经典文化」合资,在北京成立「青马(天津)文化公司」,同时担任两家出版社的总经理及总编辑。
透过两岸三地出版社的成立与资金合作,陈蕙慧拉出了一个华文出版的平台。但除了两岸三地的作家作品能同步出版以外,陈蕙慧将眼光放到星马,希望台湾作家能够走出去。八月,本事一口气推出了张小娴、陈玉慧、杨照和陶杰的作品,而后将皇冠出版的张爱玲引介到大陆,出版张爱玲新作《异乡记》和全集。北京青马也重新包装三毛的作品,将于三毛逝世二十周年纪念时在大陆推出。除此之外,也大力引介并将港台作者并开发大陆新人或有潜力的作者。这些都是为了替华文作家打开市场和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