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台北国际书展大奖 小说、非小说大丰收空前年轻化

▲2018台北书展大奖公布「小说类」、「非小说类」得奖名单。(图/台北书展基金会提供,以下同)

记者洪菱鞠/台北报导

在2018台北国际书展登场之前,书展大奖率先公布小说类、非小说类得奖名单,评审们认为今年入围者展现出以往所没有的特色,「小说类」空前年轻化,7、8年级作家辈出,老将新秀竞争激烈;「非小说类」文学层级提升,借由学术书、纪实报导及文学创作的阅读,感受时代、与社会产生连结,整体来说,可说是丰收的一年。

在2018台北国际书展大奖得奖名单中,获颁「小说类」首奖的3本书籍,分别是金宇澄《金宇澄作品选辑:轻寒、方岛、碗》(东美出版)、黄崇凯文艺春秋》(卫城出版)、周芬伶《花东妇好》(印刻文学);「非小说类」首奖则是林育立欧洲心脏德国如何改变自己》(卫城出版)、李欣伦《以我为器》(木马文化)、李玟萱无家者:从未想过我有这么一天》(游击文化)。

▲2018台北书展大奖小说类得主及代表合影。(左起)得主黄崇凯、台北书展基金会董事长赵政岷文化部政务次长丁晓菁、得主周芬伶、东美出版总编辑李静宜。

在「小说奖」部分,编辑出身的金宇澄沈寂30年功力,以《金宇澄作品选辑:轻寒、方岛、碗》一长篇两短篇,描述大陆集体劳改年代下的残酷与屈辱;同样的,周芬伶苦心经营长篇《花东妇好》10年,堪称其集大成之作;有别于两位老将的沈潜酝酿,7年级作家黄崇凯借用日本老字号综合月刊之名,《文艺春秋》展现作品包罗万象企图心,却创造出一本饶富后现代拼贴趣味,兼具知识与娱乐性的长篇小说。

在「非小说奖」方面,自由记者林育立以旅居德国20年经验,写下《欧洲的心脏:德国如何改变自己》,也为台湾提供了一个对照应映的企图;李玟萱《无家者:从未想过我有这么一天》以纪实角度,描述的却是在主流社会框架之外,另类生存模式;李欣伦《以我为器》将女人的身体比喻容器,写尽肉体痛苦之极限与生之欢愉,精准细腻针针见血。

▲2018台北书展大奖非小说类得主及代表合影。(右起)评审总召詹伟雄、得主李欣伦、文化部政务次长丁晓菁、台北书展基金会董事长赵政岷及得主林育立的卫城出版主编夏君佩总编辑庄瑞琳

另外,迈入第2年的编辑奖,「自制类」颁予王梵、庄瑞琳《亿万年尺度的台湾:从地质公园追出岛屿身世》,该作品从迫切的环保议题里,带人重新认识台湾;「非自制类」得主嘉世强郑雅菁张玮庭以《我们一无所有》、《行过地狱之路》、《呼唤奇迹的光》,从选书、装帧等,看到编辑对出书的谨慎及用心。透过编辑奖也看到,其突显的不只是编辑执行力,还有为了找出读者的灵活应对,大大展现台湾出版的多元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