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岁翁为癫痫子迁深山 居家医疗让他「不再是一个人」

▲卢伯伯推着卢先生房里出来。(图/记者严云岑摄)

记者严云岑/台东报导

48岁的卢先生患有癫痫,长年以轮椅代步,虽然13年前搬到台东时癫痫未再发作,但照顾他的卢伯伯高龄已届72岁,因椎间盘突出先后进行3次手术,一度感到快撑不下去,所幸台东圣母医院与了解其状况后,自2014年起提供居家送餐服务,今年初健保居家医疗照顾计划开办后,圣母医院每月更会派遣医师护理师,到卢先生家中查看健康状况

卢先生当年出生时因为难产,被医师用吸引器吸头,造成脑溢血引发多重障碍,直到8岁才能开口讲话双脚也因长期不良于行而萎缩。卢爸爸原本是位船长,在民国70年代时月薪就高达20几万。但由于跑船需长年离家,加上不忍心妻子与母亲独自扛起照顾3子的责任,卢先生在30多岁壮年毅然决然辞去船长工作,回到家乡报社任职,一直到60多岁退休后便携妻带子,来到台东展开新生活。

▲健保署长李伯璋(右)关怀卢伯伯情况,后有照服员帮坐在轮椅上的卢先生擦口水。(图/记者严云岑摄)

「可能是这里空气比较好吧,哥哥搬来以后癫痫就没有再发作了。」卢伯伯说。虽然他现在住在台东县大武乡的深山之中,从山脚山腰只要他一户,但乡民的热情却让他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人」。

除了住在更高海拔山区部落的高龄居民会定期来探视他们父子外,台东圣母医院的居服员吴春玲,行居家服务3年来,对卢先生更视如亲人;大武天主堂的白神父,每周一、四还会固定上山接父子去参加活动。看着儿子近年来的变化,卢伯伯笑着说,「可能是因为常跟外界交流,以前他都不太爱讲话,现在不但会讲,还很爱顶嘴哩」。

▲台东圣母医院的居家医疗护理师每个月会帮卢先生送一次药。(图/记者严云岑摄)

健保署自今年2月起办理「全民健康保险居家医疗照护整合计划」,鼓励特约医疗院所组成居家整合照护团队,由医护人员就近至行动不便患者家中,提供医疗照护,以强化医疗照护资源连结转介,发展在地化居家医疗服务。截至年8月5日,计有77个团队、501家医事服务机构参与,照护2679人,人数持续增加中。

卢伯伯说,他在高雄住了整整55年,虽然看似方便,但市府对于智能障碍的政策却不太通融,除了每个月4000元的补助外,几乎没有给予什么帮助,「像是申请残障车位等,跑了好几次苓雅区事务所,他们还是不肯发下来。」

▲卢先生搬到台东后变得开朗许多,还跟访视医师说,「我想要一台手摇式音响。」(图/记者严云岑摄)

卢伯伯带着妻、子搬到台东之初,皆需定期回到高雄荣领药,但近年来他因罹患椎间盘突出,弯腰、蹲下都有困难,只好趁着就医时,向大武卫生所医护人员「诉苦」。没想到这个无意间释出的求教信号,换来的却是排山倒海的关心。先是卫生所转介圣母医院,从2014年派遣居服员每周一到周六提供到府送餐、洗澡等居家照顾;今年7月全民健保「居家医疗」介入后,更有药局送药到府、医师、护理师到宅诊疗,每一个帮助都让他感念在心,「我虽然住在深山,却比以前住在高雄还不孤单」。

▲卢先生与过世的妻子长年照顾儿子,双双获得当地的模范父母奖。(图/记者严云岑摄)

卢伯伯说,搬到台东后唯一让他感到惋惜的,就是2013年妻子罹患心血管剥离过世。他回忆起当时情况还略带哽咽,「当时我太太被送去台东2间大医院,却没有一间能够动刀」。因为台东医院设备不足,卢太太最后只能转送花莲慈济,但才刚送上直升机,她就不幸离世。卢先生感伤地说,「我感觉她抓着我的手渐渐没了力气,当时我就觉得,如果这里能有多一点专科医师、多一些精密仪器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