挨饿、父母不睦 8大点及早发现受虐儿
优活健康网记者陈思绮/采访报导一周内连续发生5起儿童遭受虐待,震惊全国,更引发社会大众对于儿少受虐议题的关注,保护服务司呼吁民众,多多关心身边亲友,尤其是有6岁以下未就学、未就托幼童的家庭,更需要大众适时表达关心。
▲挨饿、父母不睦,8大点及早发现受虐儿(图/优活健康网提供)
根据卫生福利部统计,近3年受虐儿少人数虽呈现下降趋势,然而受虐所占比例却由20.8%上升至 22.6%,显见在预防端仍有精进检讨之处,除了责任通报人员及网络人员外,也呼吁社会大众发挥「鸡婆心」,展现「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见义勇为的精神。
亲友、邻居提高警觉 一不对劲就通报
保护司表示,自7月11日迄今发生的4例虐童及1例杀子后自杀案件,其中仅有2件为高风险家庭通报后服务在案,3件未有儿童虐待或高风险家庭通报纪录,张秀鸳司长表示,受虐儿童除了遭受身体虐待外,也可能因被照顾者疏忽、受到精神虐待甚至性侵害等,因此,除了施虐者外,亲友、邻居更应该提高警觉,可以从基本需求8大点观察起。
1) 尿布/没有经常更换。2) 居住条件/脏乱不堪、出现蝇虫。3) 挨饿/孩童可能经常向别人讨东西吃。4) 衣着/冬天穿着单薄,或是衣服破旧不堪。5) 父母感情不睦/照顾者经常吵架,孩子成为出气筒。6) 可能遭受性侵害/孩子年纪渐长,却还是全家一起睡,甚至一起洗澡。7) 受伤在不正常位置/照顾者称孩子跌倒,但瘀青、受伤处却在跌倒不会伤到的地方。8) 照顾者有精神方面问题/情绪负面、脾气暴躁、吸毒或者有酒瘾等,甚至拒绝、逃避社会局介入调查。
若发现以上情形,可播打卫生福利部设置的「113保护专线」,24小时接受民众咨询及通报儿童保护事件,不怕报错,只怕错失通报机会,全民一起守护受虐儿少的安全。
资料来源:优活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