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ita的靠爸纪事录 II/爸爸给的倒数第二笔钱

Anita's Angle

大学毕业后因为家人关系,我搬到澳洲,像大部分新鲜人一样,开始投履历、面试、找工作。我身上一毛钱都没有,为了到银行开户妈妈给了我一千元澳币,当时合台币约两万多,她很严厉地说:「大学毕业了还跟父母要钱,这是给你的最后一笔钱,薪水前用完,你就没钱花了。」当时的我连个面试都还没有。

人生中的第一个面试,是在澳洲的华硕办公室,离市区一段距离,而刚到澳洲不到两个礼拜的我,实在是搞不清楚东南西北,所以第一次面试,是妈妈载我去的,车程将近1个小时。第一次面试就跟3个主管谈了两个多小时(还好是华硕,不然妈妈应该以为我在里面被分尸了);约了第二次面试,我试着自己搭火车去,通勤时间总共花了近一个半小时,再次面试的主管知道我是自己来时,暗暗地点个头

找工作大概花了一个月,我最后选择一间起薪稍高、办公室离家近的美国金融公司,因为澳洲交通费很贵,一并算下来跟华硕的薪水大概差了三分之一。刚进公司,我是唯一的亚洲人,老板同事们也大概知道我父母的环境不错,但是从没拿来做文章或开玩笑,跟我后来回台湾工作的经历有相当大的差异。虽然往后几年里加薪升迁时,我也不满老板可能因为我家境比较好而有所拖延(劳资对立,难免吧),但最后我以离职相逼,争取到做几分事、给几分钱。

工作几年后,我决定离职进修念研究所,同时也决定毕业后要回台湾;虽然知道父母不会资助,但还是小小哭个穷耍耍赖,试探性地问一下妈妈,答案可想而知,她只回了:「不要装穷,自己想办法。」尽管父母付得起这笔钱,但我去申请了学贷,而念研究所2年间的生活费,是靠先前工作时所存的积蓄,当然因为是住在家里,所以只须负担食、衣、行的花费,目前的我仍在偿还学贷中(澳币涨了好多啊!呜…)。

虽然我也希望爸妈能把我的学贷结清,但我对父母的态度多少有点折服,因为我认识很多台湾的朋友,不管家境是比我好还是比我差,大部分的父母,只要家境许可,都会帮孩子付钱、还债,不论是付学费、买保险,甚至是缴付买包包、鞋子卡债。我知道,跟贫穷家庭的孩子相比,我永远无法感受他们所面对的经济压力,但我的父母用他们的方式,让我体会金钱得来不易。

研究所念完后,我没剩下多少钱,回到台湾时,再度变成身无分文,也再次开始投履历、面试、找工作。爸妈丢了5千块台币给我--这是父母给我的最后一笔钱,同样是在发薪水前用完就没钱花了--没钱真的是找工作最佳动力,我甚至利用这5千块,「买」到一个主管的心,换到一份工作…【下集待续(三)爸爸给的最后一笔钱】

作者Anita,硕士金融业。本文言论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投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