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关

八大关,是最能体现青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特点的风景区,位于汇泉角景区北部。所谓"八大关",是因为这里有八条马路(现已增到十条),是以中国古代著名关隘命名的。

景区简介

“八大关景区”位于汇泉东部,是中国著名的风景疗养区,面积70余公顷,十条幽静清凉的大路纵横其

八大关间,其主要大路因以我国八大著名关隘命名,故统称为八大关。解放前,这里是官僚资本家的别墅区。解放后,人民政府对八大关进行了全面修缮,使其为中国重要的疗养区之一,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及重要的国际友人,曾在这里景区特点

“八大关”的特点,是把公园与庭院融合在一起,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四季盛开的鲜花,十条马路的

八大关行道树品种各异。如韶关路全植碧桃,春季开花,粉红如带;正阳关路遍种紫薇,夏天盛开;居庸关路是五角枫。秋季霜染枫红,平添美色;紫荆关路两侧是成排的雪松,四季常青;宁武关路则是海棠……从春初到秋末花开不断,被誉为花街”。近年在八大关东北角又新植了一片桃林,成为春季人们踏青的又一好去处。西南角则绿柏夹道,成双的绿柏隔成了一个个“包厢”,为许多情侣们所钟爱,因此这里又被称为“爱情角”。

建筑风格

“八大关”的建筑造型独特,汇聚了众多的各国建筑风格,故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这里集中了

八大关俄、英、法、德、美、丹麦、希腊、西班牙、瑞士、日本等20多个国家的各式建筑风格。西部是线条明快的美国式建筑“东海饭店”;靠近第二海水浴场,是解放后新建的汇泉小礼堂,采用青岛特产的花岗岩建造,色彩雅致,造型庄重美观;再加上一幢幢别具匠心的小别墅,使八大关有了“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美誉。风格多样的建筑使这里成为电影外景的最佳选择,如《家务清官》、《苗苗》、《13号魔窟》等40多部电影和20多部电视剧都在此拍摄,很多歌星的MTV外景也选在这里,比如叶倩文林子祥的《选择》、《重逢》就是在八大关拍的外景。位置:位于汇泉角景区北部,西临泉湾,南接太平

面积:70余公顷八大关是以8条关隘命名的路而得来的,即韶关路、嘉峪关路、涵谷关路、正阳关路、临淮关路、宁武关路、紫荆关路、居庸关路(现已增为十条路)。各条马路纵横交错,形成一个方圆数里的风景区。

历史文化

八大关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也是青岛的主要名胜之一,位于该市市南区海滨,西到第一海滨浴场,东到第三海滨浴场。该地区包括超过8条以“关”命名的街道,其间布满众多的欧式古典建筑,少数建于德八大关国统治时期(1897-1914),绝大部分兴建于1930年代。此处与通常的中国城市风貌大异其趣,到处是大片的草坪,行人稀少。此区的居民中有不少是退休的党政军官员。

八大关地区背山面海,树木茂密,在德国占领时期为狩猎区。这里的第一座建筑——花石楼则位于八大关太平角的第二海滨浴场,最初是德国总督的夏季狩猎别墅,建于1906年,中世纪城堡式样。

清朝末年,此地隶属于即墨仁化乡文峰社的地界,20世纪初,德国占领青岛后,将此地划为德人居住区。

1931年——1937年,沈鸿烈担任青岛市长期间,将荣成路以东,北到湛山大路、南到太平湾的近千亩区域规划为“荣成路东特别规定建筑地”,要求建筑密度必须在50%以下,保护绿地,以及必须采用透空围墙等等。这一地区修筑了大约10条道路,均以中国古代军事关隘命名,包括纵向连接香港西路的紫荆关路、宁武关路和韶关路,以及横向交织的武胜关路、嘉峪关路、函谷关路、正阳关路、临淮关路、居庸关路和山海关路,俗称为八大关。在这片区域中,有200多栋建筑,包括了俄国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和丹麦等20多个国家的建筑风格,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会”这些不同的道路上有着不同的数目,例如春天韶关路的盛开的碧桃,夏天正阳关路怒放的紫薇,秋天居庸关路金黄的银杏,这里一直都是游人如织之所。

八大关是中国最大的婚礼摄影中心之一。几乎每天都有数十对新婚夫妇在该区的海滨和绿地上留影。

人文价值

建筑艺术宝库

八大关是建筑融和环境的一部经典,中外建筑师共同创造了一个建筑艺术宝库,展示了一幅跨文化对话图

八大关景。参与八大关建设的外国建筑师来自俄、英、法、德、美、丹麦、希腊、西班牙、瑞士、日本等国家,带来了众多国家的建筑思想和建筑实践。以刘耀宸张新斋、徐垚、刘铨法、王节尧、王屏藩、苏复轩等人为代表的中国建筑师的艺术创造更是难能可贵。他们受过西方建筑思潮的熏陶,已能娴熟地融汇各种建筑语言,完成有个性的艺术设计。八大关街区标志着中国建筑师正式走上历史舞台,标志着青岛的建筑艺术已经摆脱了单一的殖民地色彩,成为中国文化吸纳域外文明的又一个成功范例

举凡古希腊式、罗马风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拜占庭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田园风式、新艺术风格式、折衷主义式、国际式等建筑风格,在八大关的建筑中皆有所见。这些建筑整体上的协调性处理得恰到好处,细部上的表现精彩纷呈,那些爱奥尼、多利克、科林斯石柱远追2000年前的罗马遗风,哥特式尖顶呈现了简洁与深奥的精神感召力,诸多有着精巧构思的露台、老虎窗和拱廊、挑台等无不风韵卓然,兼具实用性和装饰性,大量运用的半木构装饰亦韵味独具,有拜占庭味道的山花和拱门隐含着伊斯兰文化的影子,“摩登”建筑表现了全新的建筑思维,当然还有中国建筑元素和营造法式的闪现。有形与无形之间,更多则是东西方文化理念的交汇与对话。

花石楼(1930年,黄海路18号)是一座海上地标,由中国建筑师刘耀宸、王云飞、方信懋、王义朋等设计,显示了多元文化的融合,其古堡式风格中又包含了古罗马、哥特式等多种建筑艺术元素,内部装饰上则有巴洛克与洛可可艺术的痕迹。约翰·高尔斯登别墅(1932年,山海关路1号)由俄国建筑师拉夫林且夫设计,整体上呈现出文艺复兴晚期风格,既传达了古典建筑所特有的庄严之美,亦弥漫着一种优雅的浪漫气息。积善堂别墅(1941年,太平角一路1号)出自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准会员怕马及其合伙人丹拿所创办的“怕马与丹拿公司”,为英国田园式别墅,呈现坚固与灵动相结合的美感。英国总领事官邸旧址(1941年,太平角一路9号)更是一处地道的乡村别墅,张新斋设计,这是中国建筑师在八大关移植西洋别墅样式的成功之作,欧洲大陆源自中世纪的田园住宅模式得以成功转述。东海饭店(1936年,汇泉路7号)则是中国“摩登派”建筑的代表作之一,犹如停泊在海边的一艘巨型战舰,体现了现代主义的艺术风范。

园林景观集萃之地

内在于宏大而高明的地理构思,八大关街区道路的最大特色表现在行道树上。路旁栽植了各具特色、绝不八大关雷同的品种树木,大多是珍稀树种,在山海关路,是法桐;在居庸关路,是银杏;在临淮关路,是龙柏;在正阳关路,是紫薇,在嘉峪关路,是五角枫;在韶关路,是碧桃;在宁武关路,是海棠和枫树;在紫荆关路,是雪松。花树缤纷,四季轮回,于是就有了些“看花辨时,闻香识路”的味道;同时,路路之间,顺应地势,开辟了数十处大大小小的公共园林,形成一种自由的环境空间,产生了峰回路转、曲径通幽的效果,奠定了“海上花园”的基调。在此氛围中营造的建筑,也就自然具备了一份先天美感,往往成为空间布局中的点睛之笔。

“尊重自然、契合地景”是一个基本法则,由此而形成了八大关一种不可复制的艺术美感。建筑与园林一体化表现得非常精彩,在建筑与环境的结合上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功,成为一个不可复制的范本。建筑不仅没有破坏“地景”,而且有效提升了地理环境质量,形成一种“新地景”,实现了建筑艺术与自然环境的深度融通,契合千百年来人类对于居住环境的理想期待。

历史文化名人的汇聚之所

八大关别墅曾经为一些著名人物所拥有,如晚清军机大臣吴郁生,北洋政府外交总长和中国首位国际奥委会委员王正廷,民国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民国山东省政府主席和北平市市长何思源,民国青岛市市长和山东省政府主席、浙江省政府主席沈鸿烈,原北京大学教授吴云巢,原山东大学教授周钟岐,民族实业家周志俊,俄国航海专家霍梅可,德国建筑师毕娄哈等,诞生于青岛的著名音乐家谭淑真设计的别墅至今保留。

20世纪40年代,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等曾下榻八大关别墅,美国第七舰队司令柯克、西太平洋舰队司令白吉尔等亦曾在此居住。

新中国成立以后,八大关别墅成为接待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外国元首的重要场所,毛泽东主席也光临过八大关,在此畅游大海。1957年夏天在青岛居住期间,毛主席在第二海水浴场的红亭内主持召开了政治局会议。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领导人及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等曾下榻山海关路9号。山海关路17号因为有彭德怀、刘伯承、贺龙、罗荣桓、徐向前、叶剑英6位元帅的下榻而被称为“元帅楼”。

中外关系史的微观写照

八大关本身即是在东西方文化大背景下诞生的,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的历史在这里形成投射。除了这

八大关个大背景之外,这里还浓缩着一些颇具研究价值的微观事象,比方说外交领事文化,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这里成为外国驻青岛领事机构及领事人员的驻扎地,挪威领事馆、芬兰领事馆及比利时领事馆在此设置,丹麦驻青岛领事赵亨生、英国驻青岛总领事高贺禄、法国驻青岛代理领事阿尔宾斯基及副领事巴贝纳等人在此拥有别墅,德国领事馆和美国总领事署也曾使用过八大关别墅,其中英国总领事官邸旧址、丹麦领事官邸旧址以及德美两国领事馆使用过的别墅均是八大关建筑的代表之作。

科学与文化的憩园

新中国成立后,八大关辟为疗养区,诸多文化名流和劳动模范在此疗养度假,就此,许多八大关老别墅成功实现了历史转型。1958年,第一次全国规划工作会议在青岛召开,八大关疗养区被当做一个范例,在梁思成先生主持编纂的中国建筑学会专题讨论会报告《青岛》中对此有专门分析。先后有数百位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在此疗养,进行研究和创作,其中包括李四光、郭沫若、茅盾、曹禺、孙犁、刘海粟等科学与文化巨匠。

影视艺术的天然磁场

八大关街区的异国风情得到影视人的垂青,长期以来,这里成为不可多得的天然影视摄制基地。20世纪30年代,由洪深编剧、胡蝶主演的中国电影的奠基之作《劫后桃花》在汇泉路22号别墅拍摄;根据老舍作品改编的电影《二马》在今太平角一路9号别墅拍摄;居庸关路14号别墅还因为拍摄过电视剧《宋庆龄和她的姐妹们》而获得“宋家花园”之雅称;另有《家务清官》、《苗苗》、《13号魔窟》等电影和电视剧也是在此拍摄的。据统计,有近百部影视作品在这里摄取过自然风光和建筑内景,现在很多歌手的MTV外景也选在这里,叶倩文、林子祥的《选择》、《重逢》就是在八大关拍的外景。近年青岛提出打造“影视之城”的目标,与此不无关系。

帆船与航海运动基地

青岛是中国最早开展帆船运动的城市之一,1903年,中国内地最早的游艇(帆船)俱乐部在八大关成立;1936年,俱乐部在今汇泉路5号建成的航海码头、瞭望塔、游艇仓库等设施至今保留,这是中国近现代帆船文化的一处重要史迹。新中国的第一所航海运动学校也座落在八大关西临海湾——汇泉湾,在这片海湾举办过诸多有标识意义的航海比赛。上述史迹成为29届奥运会奥帆赛举办城市青岛打造“帆船之都”的有力支撑。

海誓山盟的圣地

八大关极富浪漫情怀,被誉为海誓山盟的圣地,缘此而衍生出一个全新的海洋民俗现象:步入婚姻殿堂的新人普遍在此拍摄婚纱影像,这几乎成为青岛新人结婚盛典的必选项目。近年来,八大关的万种风情吸引了内陆许多城市乃至韩国、日本的新人前来借取一方美景。花开四季,一对对身着盛装的新人在阳光和海风中喜悦行进,与大海、建筑和花街相映生辉,构成一道美丽的人文风景线,这是八大关街区的最新形态,也显示了文化的最新活力,见证着八大关人文与自然环境的完美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