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森病友 透過語言治療 減少嗆咳 可望拿掉鼻胃管

家中2岁的小孩口吃、讲话含糊?长辈吃东西常呛咳等吞咽障碍,又或者担心装鼻胃管就再也无法摘除?这些都是语言治疗师的专业范畴,只要经过治疗都能改善,不过,民众也许困惑如何媒合语言治疗师给予协助。对此,中华民国语言治疗师公会全国联合会理事长陈怡仁表示,除了患者在医师看诊评估后的转介,还有长照服务也能够申请,透过一对一指导修正等,就连鼻胃管的患者也有机会重拾「无管人生」。

陈怡仁说明,吞咽过程有四个期别,分别为口腔准备期、口腔期、咽喉期、食道期,只要其中一项结构改变或神经肌肉出现问题,都会面临吞咽障碍,而语言治疗师处理的是前三项期别,第四期则需要转介胸腔相关科别诊治。当中,装有鼻胃管的中风患者、头颈癌患者、摘除舌头的舌癌患者,以及巴金森氏病和失智症都是临床上常见,若没有妥善处理,容易导致脱水、吸入性肺炎,严重恐酿成生命危险。

长辈吃东西常有呛咳等吞咽障碍,可透过语言治疗师指导口腔的肌肉运动改善。图/123RF

符合长照2.0可申请

由于语言治疗师的处置需要有医嘱,在申请的管道上,除了到医疗院所看诊后的转诊外,就是进入长照系统申请服务,对象包含领有身心障碍证明或是重大伤病卡者等符合长照2.0申请资格者。再者,像是脑性麻痹的学生,可以透过学校系统与医院的儿童发展联合评估中心的报告书,也能够申请。

「同一种疾病造成的吞咽障碍,呈现的方式也会不同。」陈怡仁说,这需要经过语言治疗师进一步评估,有些可能要从改变食物质地、大小,或调整进食时的姿势等,以往常听人说长辈喝水时要低头,其实并非通则,「个案归个案」无法用既定的治疗公式套用在病患身上。

他也说,治疗上还有指导患者口腔的肌肉运动、喉部的闭合运动等安全吞咽方式,这些都能够训练到吞咽时相关肌群,透过语言治疗师一对一的实际动作并修正行为,以获得改善。

及早训练延缓恶化

他分享临床上碰过较特殊的案例,是一位巴金森氏病加上失智症的60多岁女性,家人主诉患者吃东西不吞都含在嘴里,这很明显是失智症造成,但巴金森氏病也可能带有吞咽障碍,必须要进一步分析评估,就像是另一位患有巴金森氏病的50多岁女性的案例,她就是属于声带肌肉影响发声,而不是出现吞咽障碍问题。

他补充,巴金森氏病牵涉到神经、肌肉控制等,确实会较早出现吞咽障碍,而失智症在吞咽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容易忘记吞,不像巴金森氏病是因为肌肉力量与协调控制上出现问题,两者都能透过语言治疗师治疗,并以药物控制病情,延缓恶化,在临床上所碰到的患者都是从神经内科转诊而来。

的确,对于巴金森氏病患者及家属而言,吞咽困难已造成身心上的负担,从脸书社团幸福巴士「巴金森.帕金森病园地」便能看出,巴病患者被吞咽困难所苦,经常呛咳演变成肺炎,得多次进出医院,医师评估需要装鼻胃管,却也让患者身心更加郁闷,类似的留言不在少数。

对于插着鼻胃管的患者,陈怡仁说,因为患者用口腔进食会有危险性,才需要插管给予足够养分,这在语言治疗师治疗训练下,是能够脱离管线,加上今年6月健保署及厚生基金会倡导「无管人生」,只要经由医师和语言治疗师的评估成功摘除导管者,每人次给予健保点数奖励,这也成为医疗院所或机构努力替病患拔掉鼻胃管的一个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