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林中毒! 检警破解「20日无病例」之谜 再爆用机车载粿条

宝林茶室食安风暴已31人中毒,至今还查不出原因。(图/示意图,记者邓博仁摄影)

宝林茶室中毒案,卫福部今(1)日上午公布最新个案数,总人数为31人,包括2人死亡、5人在加护病房、3人在一般病房。目前仅在死者和患者体内验出「米酵菌酸」,但食材和酱料都未验出,所以中毒来源仍不明。

检警约谈老板、经理、厨师等5人外,还有约谈3名工读生,而查出中毒案的关键,就是在粿条有没有冰和怎么保存有很大的关系。

检警调查,员工在拆封后的粿条疑似有不冰的习惯,而宝林在出事前所贩卖的数量来看,17日卖出5盘粿条,18日卖出1盘,19日卖出6盘+1河粉,是否有可能疑似是粿条在17日拿出来后,就没有冰回去,卖了三天才把库存全部卖出,而重症死亡的民众都刚好集中在19日当天都有吃到粿条,而20日所卖出的粿条没事,是因为已经换成新的一批货。

然而出事的那几天,台北的天气气温都偏高,针对粿条保存的方法是否有问题,没有放进冰箱才导致产生有毒物质,刚好又是代班厨师,也没有特别在意食安,只想要把库存处理掉,接连下来的巧合,才导致中毒事件的发生。

根据《东森新闻》报导,前员工表示,以前老板为了节省,有关配送运费,会请经理用机车来载运粿条,而非冷冻车运送,而宝林并没有中央厨房统一处理食材,而是由经理来负责,食材相关存放的管理。

台大医院急诊医学部医师李建璋表示,米酵菌酸在夏季发生率特别高,要避免湿淀粉、20至30度的温暖环境及发酵创造微酸性环境,他呼吁煮过的米面,要放在低于5度和高于57度的环境,才可避免致病菌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