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瞭望/大陸經濟 開年雙變

开年一星期,大陆政经层面已有多层新动向。 (路透)

一年之始在于变。开年一星期,大陆政经层面已有多层新动向,其中有两件事,一是去年强调的,今年不提了;二有去年没提的,今年要大面积做了,这可称为「开年双变」。

说去年大力强调而今年突然不提的,是「过紧日子」。还是在疫情初起之际,前总理李克强提出「政府过紧日子,让群众过稳日子」之说。到去年来大陆经济下行,加上债务黑洞,令财政收支状况不佳,特别是地方财政大面积困难,现任总理李强也提要「过紧日子」。直到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为要「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即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同时重点强调「党政机关要过紧日子」。

大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常是明确未来一年政策基调,还要部署具体任务,但那次会议之后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当时未被人留意的,正是继续强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兜牢基层三保底线」,但不再提「过紧日子」。当时各方都在关注财政政策还要放什么大招,这一细微变化没被人留意。而在此前一年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曾六度提到「过紧日子」。但开年之初,北京官场人士留意到,一是在新下达文件中,「过紧日子」这一提法消失了;一是在省级地方陆续召开的地方党委会议、地方党委全会或地方经济形势分析部署会上,都不约而同地不再提「过紧日子」了。官场人士认为,这是一个重大政策性转变,在中共领政方式中,一个政策主张不提了,意味着这个政策不实施、不执行了。

中共高层对一些重要安排,习惯做法是不一定公开取消、废除,不提就算过去。这次不再提「过紧日子」当属这类情况。解读起来有两种可能,一说是财政要宽松,是不可能与财政「紧日子」同时出现,财政要大手花钱,当然不可能紧;另一种说法则是现在强调经济「光明论」,这跟「过紧日子」不同调门;第三种说法是现在已开始过「苦日子」,没必要再提「紧日子」。

另一大变与不提「过紧日子」相关连,是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普涨」。过去两年来地方财政困难,不断传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发不出工资,或是大幅减薪;减少补贴的事。中国的党政机关除了政府公务员,还包括各类群众团体的干部,在机关之外还有单位,教师、医务人员、记者编辑之类都算事业单位人员,另外还有待遇最好的千万军警。

岁尾年初,各方最关心工资状况,流言分起,但不再提减薪减少各种补贴,反而是不同地方、不同机关和事业单位,传出加薪或涨工资的状况。按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文件没有提出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加工资,当时只说要「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等,所以这加薪涨工资之议,算是另一突变。

在不少地方传出给党政机关加薪的同时,近日更有传说年内会有「普涨」,即由财政支出的工资的领域,包括党政机关和群众团体工资分头去涨,然后事业单位特别是教师和医护人员加薪,最后令各类企业跟随,如加薪成了潮流,会下文件推动「普涨」。加薪涨工资,目标当然希望以收入的增加,带来消费的扩大。但这会否催生内需的扩大,拉动经济走出通缩,还有待专家们来解说,至于这会否加大收入分配不公的社会不稳,以及会否引动人民币贬值和带来通膨,也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