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养鸡练就「灭蝗绝招」! 百万只斗鸡「出征除害」网赞翻
由于蝗灾逼近边境,引起中国大陆警戒。不过有大陆网友找到2014年时央视播出的《科技苑》纪录片《牧鸡治蝗》,内容详细介绍农业部在深受蝗灾所苦的边疆草原,发展出一套永续循环的生态除蝗模式,在草场中以吹哨放牧华北柴鸡,不仅养出来的牧鸡肉质好,也对环境破坏较小,有效率地除去蝗害,成功维持草场的生态平衡,让网友大赞「超有智慧」。
▲牧鸡群听从号令,倾巢而出除蝗的画面十分壮观。(图/翻摄自YouTube/cctv军事)
《牧鸡治蝗》中指出,中国边疆干旱草场是蝗虫繁衍温床,严重处甚至每平方米草场有200多只蝗虫,每亩遭蝗虫吞食的牧草达20多斤,让当地农民苦不堪言。以每平方米而言,一平方米蝗虫15-30只属于中度危害,30只以上为重度危害,须加以清除,在1970-1980年时,多是透过化学喷药除蝗害,但对环境破坏过大,逐渐发展被生物防治所取代,主要利用绿僵菌等治蝗,生态治理则是以人工招引粉红椋鸟、牧鸡等蝗虫天敌。
中国农业部在包含内蒙古、青海、河北等10个省分,免费供给1.25万名农民300万只鸡苗,并教习牧鸡技术,让草场沙化的农民能转职为牧鸡户,以华北柴鸡为主要放牧品种。当小鸡养到40天大时,开始出外训练,一听固定哨声便会跟随牧民转场吃蝗虫,90天大以后灭蝗的战力达顶峰,150天大左右牧鸡便成熟到能宰杀的阶段,如此养成的鸡只不仅肉质鲜美,平时也会产蛋,一只鸡在市场便要卖100人民币左右,堪称「鸡中之王」。
据统计,过去1万亩地以化学方式治蝗需用到4万元人民币左右,和生态治蝗的牧鸡相差无几,但牧鸡不仅能以破坏最低的方式除蝗害,也能产肉、蛋,大幅提升牧民的收入。节目中牧鸡倾巢而出,大杀四方的画面也让网友看呆,纷纷赞叹「太有智慧了」。
延伸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