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愛座慈悲文明 何須更名

充分发挥乘客文化素养、文明礼仪与教育内涵的「博爱座」,没想到最近竟然引发全民争论,甚至提升为相关部会严肃考量的课题。争议频传的结果,卫福部竟然也预告修法,将「博爱座」更名为「优先席」。此种画蛇添足、语意含糊的政策思维,更深化各阶层、年龄乘客的误解与争执。平心而论,展现慈悲心的「博爱座」,有其深刻的文化与教育意涵,何须更名?

在语意上,「博爱座」充分展现广施爱心、慈悲礼让与助人为乐的善行。《孝经.三才章》有云:「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遣其亲。」唐朝的先贤韩愈在〈原道〉一文中也强调:「『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因此,当初主政者采用「博爱座」之措施,实已展现智慧与务实之全民教育思维。可惜台湾在政治变迁的影响与脱轨教改的误导下,原有的文化素养、文明举止、基本礼貌与善良的同理心,已因种种常见的负面示范,不幸地在常民百姓的生活举止中逐渐消逝了。

博爱座代表一种优质的文化与进步的文明。已故知名哈佛大学教授杭廷顿,在与哈瑞森合著的《为什么文化很重要》(Culture matters: How Values Shape Human Progress)一书中,强调优质的文化素养是社会进步与安定、竞争力提升、国家繁荣与创新的驱动要素。杭廷顿与哈里逊的论述也印证了联合报《黑白集》日前在〈「去博爱化」的座位〉中所强调的论述:「博爱当然不是义务,而是一种教养、一种礼貌、一种文明。」因此,博爱座的精神,象征着和谐、进步的社会内涵与潜在精神。

展现慈悲心与现代文明的「博爱座」无须更名。诚如林轺先生日前在民意论坛呼吁的:「鼓励礼让,全车都是博爱座」。其实绝大多数的乘客都有此种文明素养。早已过「从心所欲」之年的笔者,经常在捷运与公车上遇到主动礼让非博爱座座位的好心乘客。这也说明了「台湾最美丽的风景是人」。

「博爱座」引发的争议,是人人有责的教育与教养问题。呼吁卫福部了解台湾的潜在优质文化与绝大多数人民的素养,不必多此一举将「博爱座」更名为「优先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