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论文卡关压力爆表 大学讲师把儿「摇」成终生脑伤
林口长庚分析院内数据发现,近15年来危重症病童遽增加5倍之多,平均每月有5位病例入住加护病房。虽然目前经济水平较低、具毒药瘾的父母仍是通报大宗,但儿童重症加护科主任夏绍轩却发现,近年来有不少高知识份子出现虐童倾向。上个月院内就接获一名男婴,因严重脑伤被送至加护病房,尽管成功抢回一命,却留下严重脑伤后遗症,未来运动、视力都受到影响。
夏绍轩表示,该名男婴的父亲在2间大学任教,近日因为博士论文写不出压力爆表,加上小孩哭闹难以安抚,情绪激动下把他抱起,并越摇越用力,最后不幸酿成憾事。
▲林口长庚儿童重症加护科主任夏绍轩说明大力摇晃婴儿造成的脑部危害。(图/记者严云岑摄)
「现在人生活压力大,又以小家庭居多,能分担照顾重担的人变少了,这可能是儿虐通报人数逐年上升的主因。」夏绍轩提到,根据长庚统计,儿少不当对待的「危重症病童」以婴幼儿最多,占比高达85%,伤部则以脑伤57%居大宗。而送至加护病房的幼童,有10%的机率会死亡,远高于一般人的3~4%,就算顺利熬过,也有26%的机率变成重残,一辈子都受影响。
「受虐儿不只身体受伤,心理也会受到影响。」夏绍轩表示,美国研究曾发现,许多受虐儿长大后都有荷尔蒙分泌失调的问题,也有较高的肥胖机率,虽然目前机转不明,但不排除与心理压力有关。
目前儿虐通报都以急诊为主。林口长庚2014年接获卫福部补助,成立「儿少保护医疗服务示范中心」,每年平均通报疑似儿虐及疏忽儿少约400例,等同于平均一天就通报一例,但之后立案的,却不到5成。
有感于儿少保护不能停滞不前,林口长庚特别由社福基金拨款730万元,扩大推儿少保护,发展「儿少保护治疗与教育防治中心」,除了社区儿保教育外,也帮司法检警人员儿虐医学教育,并帮医事人员培养搜证、测绘等司法能力,期待揪出更多儿虐黑数,让受虐儿都能获得妥善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