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站在多数,就不会做人了?

子路

意见气候

德国曼茵兹学派传播学者ENoelle-Neumann在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一种描述舆论形成的理论假设──「沉默的螺旋」。该假设的理论有三个关键概念:害怕孤立、意见气候、准感官统计。

其中「意见气候」特别有意思,举例来说,陈子路在上班前,得意的打上最喜爱的那条豹纹领带。出门前他偶然从电视里的晨间新闻看到:打豹纹领带很俗,并且代表怪咖。陈子路可能有些犹疑,他带着忐忑不安的心到了公司,发现同事对着他的领带指指点点,甚至有人皱着眉告诉他:你的领带令人真不舒服!最后可预期到的 结果不是陈子路急忙出外买条领带来替换,就是将它取下,要不然遮遮掩掩,好像做了什么亏心事,担心别人看到他的领带。虽然是源自于欧陆的理论,但意见气候 这种东西,在台湾恐怕有过之无不及。西瓜偎大边

有人说:人多的地方不要去。

但在这里,站在人多的地方会比较安全,因为人多,因此关系的利害就大,关系的利害大了,就算是错的,也非得把它拗成对的。所以「西瓜偎大边」,是很合理的,也是相对来说较为安全的。

也有人说:做多数人都在做的事不会得到成功。

但是成功这种事,七分靠打拼,三分天注定。既然还有「天注定」这个必要条件,那么就算你在做的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也未必有成功的把握。可是以人际关系 而言,选择站在人多的地方,青史留名机会是小了,但吃香喝辣或分一杯羹的机会就多了点,共生嘛!若是选了人少的那边,饿死或被公干而死的机会挺大的,当 然,青史留名的机会多了些,但当个烈士的机会,却也不小。

不成气候

在每天运转的五光十色,光彩夺目的世界里,其实也有少数人是默默的、黯淡无光的。他们黯淡不是因为他们犯了什么错,是因为在这里,他们总是站在人少的那一 头,悄悄的,认真的,坚持着自己的坚持。他们没身分、没钱、没有华丽外表与天花乱坠的口才。他们有着自己的生活原则,他们相信人格不是靠人际关系确立 的,他们或许也曾经犹豫是否要加入另一边,可是始终败给那个无法说服自己的自己,只好摇头苦笑的说:那种事我真的做不出来。或是:那种话我实在说不出口。

于是他们依然只能黯淡无光,他们的身影很少真正被觉察,存在感很薄弱,他们的意见,始终不成气候。有人以为他们是弱势、是怪咖、是唱高调。其实,他们只是一群站在人少处,还是想活得心安理得的小人物,毕竟许多人不站在人多处,就手足无措,不会做人了。

作者陈子路,教育业,fb部落格:不成气候国与civicyouth公民少年计划版主。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来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