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线‧上-对陆出口占比下降的隐忧

观察中美贸易战前、后五年日、韩、台对陆港出口的情况,可明显发现过往三地对陆港的出口表现均优于总出口,其中又以南韩为最;但近五年对陆港出口对于总出口的带动和挹注效果明显不如以往,主要可归究于中美贸易战、供应链移转和大陆本身经济成长减速。

再以数据来佐证,近五年台湾总出口累计增幅29.5%,高于对陆港出口10.4%的增幅;南韩总出口增加4.6%、但对陆港出口则因主力货品面板遭遇大陆在地化生产排挤,同期反而大减27.9%;日本总出口近五年减少了2.8%,对陆港出口减幅比总出口更深、达11.2%。

对陆港出口成绩不若以往,也减少连带稀释对陆港贸易的顺差红利。相较日、韩对陆港已由顺差转为逆差,台湾目前仍享有顺差红利,但金额也明显缩减,近十年台湾对陆港出超金额介于657亿美元至1,047亿美元,2023年对陆港出超金额805亿美元是近四年新低水准,更是近十年首度低于总出超。

台湾身为外贸导向的小型开放经济体,陆港又长期是台湾最大出口市场、占台湾出口的3成,台湾企业和厂商势必要有所因应。进一步分析,近十年台、韩、日对陆港出口均以面板受创较严重,南韩、日本的主力产品积体电路、汽车零附件对陆港外销都反转走跌,台湾对陆港出口则受惠积体电路而仍维持成长。

此外,大陆本身外贸结构的转变也值得注意。近年大陆转向科技属性的「新三样」,即锂电池、电动车和太阳能电池,使得台湾及美、日、韩自陆港进口蓄电池的金额都有倍增之势;美国对大陆战略从「脱钩」到「去风险」,也会影响相关外贸情势。

无论如何,中美贸易冲突、新冠疫情及地缘政治风险等因素,引发的全球供应链重组都已势不可挡,加上大陆经济不知何时可自谷底翻扬,过往台、韩、日由陆港驱动出口的成长模式目前看来已遭遇瓶颈,厂商须密切注意并积极因应,以降低可能衍生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