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远征: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成就与主要挑战
2023年9月4日,由中国建设银行研修中心(研究院)与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在京成功举办,会上发布了共计100万字的重磅智库合作成果系列著作(点击下划线部分查看相关内容),10余位经济金融界的知名专家学者参会并发表主题演讲。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中银国际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曹远征研讨会期间发表主题演讲,以下为发言实录:
当利率在市场化,一定意味着汇率需要自由化,这就需要金融开放。于是就有一个挑战就摆在面前:除金融服务业开放外,如何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本文字数约3112字,阅读需要3分钟。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中银国际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曹远征
我们今天探讨的是百年变局下中国经济金融形势与未来发展,坦白的说,从去年俄乌冲突以来,世界经济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而面对这一深刻变化,回顾历史是有帮助的,因为历史可以告诉未来。
中国金融业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发展壮大的。改革开放前中国采用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没有金融的,因为所有的产供销人财物都归计划,企业仅仅是个生产单位,不能自主决定生产,不能自主决定产品卖给谁,更不能自主决定价格。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市场取向的,反映在宏观体制上就是由财政主导型经济转向金融主导型经济,中国金融由此发育并发生了深刻变化。1978年以前的中国没有银行,只有一家中国人民银行,而中国人民银行是隶属于财政部的,其职能是料理国库的。我目前服务的中国银行,当时是人民银行国外业务局。它在国外有机构或网点,但在国内是没有机构和网点的。1978年以后,工农中建四大行陆续从人民银行分立出来。直到1984年,以工商银行分离出人民银行为标志,中国才真正建立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双层银行制度,金融才有体系雏形。
40多年来中国银行业的发展是非常快的,不仅是有了国有大银行,也有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合作银行,城镇银行,以及农村信用社。除此之外,以银行为基础,先后发展起来信托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随着这些公司逐渐独立并发展壮大,90年代初期,形成了各类金融市场。而金融市场的出现与发展也使得金融监管日显必要。先是有了证监会,后来有了保监会、银监会,由此建立了独立于财政的金融体制。
然而虽然建立了独立于财政的金融体制,但此时的金融企业尚不具备自负盈亏的机制。于是,2004年开始了金融机构的机制再造,即通过金融机构的公司化改造,使之成为真正的商业机构:
第一,将金融机构改造为有限责任公司。就是国家以出资人为限承担有限责任,金融机构应该自主发展,自负盈亏,从而切断金融机构与政府的父子关系。父子关系是计划经济体制最大的弊病,预算软约束,金融机构负盈不负亏,变成准政府型的财政机构,因此需要进行公司化改造,使其商业化。在这一改造过程中,人们发现当时金融机构全都资不抵债了,2002年是坏账率大概在20%左右,而资本充足率只有4%,换言之中国当时金融机构技术上全部破产了,为了今后的运营需要建立健康的资产负债表。其做法是:首先是国家通过成立汇金公司,向金融机构注资,其次是通过成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剥离金融机构坏账,从而使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焕然一新,换言之现在的金融机构只是保留了原有的名称和客户,重新设立的新银行。
第二,为了使经营机构可以有序商业化经营,必须进行治理结构的改革,于是所有银行都进行了股份制改造,有了股东会、董事会以及经营管理层。与此同时为了使这一治理结构可以长久持续运作,必须要有市场纪律的约束,这就是上市。如果国内资本市场约束性还不强,就到国际资本市场上市,受全球市场纪律约束。目前中国的银行几乎都是海外上市公司。
第三,金融监管体制进行重大调整。过去中国银行业的监管是行政监管,是政府直接干预,由于股份制改造,一方面政府不能再直接干预,另一方面银行又是需要监管的,于是银行监管变成专业监管。银监会的资产负债表监管,实质上是技术监管,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当时的银监会被定位为准政府的事业单位,而区别于政府行政。
上述改革自2004年从建行和中行开始,到2012年光大银行结束,历时8年而构建起中国的现代化金融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讲,幸亏改革的早,改革的及时,所以顶住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否则很难想象中国金融市场今天会是什么样子。
随着现代金融体系的建立,我们说不仅要到“形似”,而且要到“神似”,市场化就成为金融改革深化的方向,而利率市场化是重点。利率市场化的核心是建立和完善国债收益率曲线。按照当时确定的“放得开、行得成、调得了”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思路,我们看到其历程大致如下:2015年,随着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利率的管理就彻底放开了。目前货币市场,信贷市场,资本市场,利率已基本形成,只是尚未连贯成一条完整的收益率曲线。但是利率调控才刚刚开始,例如今天也讨论到央行的政策利率是做在LPR还是做在国债收益率曲线上?这一争论表明中国金融改革还需要深化。需要指出的是,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金融开始脱媒,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方向转变,金融市场发育加速。一个明显的证据就是银行理财市场的发展,财富管理成为潮流,这使中国的金融监管思路和体制都要发生深刻变化。事实上从全球情况看,在全面反思2008年金融危机的基础上,人们认识到金融监管不仅是微观监管,还有逆周期的宏观审慎监管。2017年7月第5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了金融工作要把握回归本源,优化结构,强化监管,市场导向的四项原则。会后,国务院成立了金融稳定和发展委员会,并将其办公室设立在人民银行,从而进一步扩大和强化了人民银行的相关职能,并由此初步建立了双支柱调控体制,即由人民银行主导的货币政策加上宏观审慎的双支柱宏观调控。我们看到在疫情期间这一双支柱调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比如对小微企业“应贷尽贷”“应延尽延”的贷款政策就是宏观审慎管理逆周期调节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讲,所谓结构化的货币政策就是宏观审慎管理与货币政策相结合。由此在宏观审慎管理机制化方面,中国已走在世界前列。
利率和汇率是平价关系。当利率在市场化,一定意味着汇率需要自由化,这就需要金融开放。于是就有一个挑战就摆在面前:除金融服务业开放外,如何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我们看到随着人民币的国际化,这一可兑换的实现条件正在逐步形成。目前中国国际收支资本项目已实现了本币的开放,人民币在资本项下可以自由流动,从而人民币可以在国际上广泛使用,这为下一步人民币在资本项目可兑换,从而可以在国际上自由使用创造了前景。正是受这一前景鼓舞,就在上海自贸区开始了可兑换实验,表现为自由贸易账户系统的开立,现在这一账户系统已经推广到广东和海南,但因时机不成熟一直未启用。我们认为一旦时机成熟就启动这一账户系统,就可逐步进行可兑换实验,便可移植到一般账户,从而稳步实现人民币全面可兑换。其实我们已经看到了这一时间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方案中提出“在2035年,在债券项下实现人民币可兑换。”我们期待这一进程行稳致远。
// 人大重阳
RDCY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4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微信号|rdcy2013
新浪微博|@人大重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