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解析-中国绿色改革的机会与挑战

尽管中国对抗环境污染不是什么新鲜事,但这次推出的政策令人耳目一新。中国发布各种减排温室气体的措施,且生产大宗商品的地区首当其冲。举例来说,中国河北省唐山市是钢铁重镇,钢铁产量占全中国的15%,占全球产量的比重高达8%。但过去这段时间以来,唐山的钢铁已减产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此外,中国内蒙古地区宣布2025年以前将不再受理铁合金、铝矿、氧化铝、与多晶矽等矿物的新开采计划,而且禁令可能会持续下去。

这些全面性的政策有利有弊。减产不仅导致工厂关闭,随之而来的失业人口也将成为一大挑战。但换个角度来看,限制工业生产活动也有助于中国政府同步推动其他政策,例如要求国营企业整并获利欠佳且高污染的事业部门。目前,中国政府已要求国营企业必须比国家碳达峰时间提早5年,也就是在2025年实现碳达峰的目标,期望由市场领头带动改革。

由于中国分别有16%与5%的碳排放源自钢铁与铝的生产制造,因此中国在这两大产业推动绿色投资升级计划,以此作为其他高耗能产业的改革典范。举例来说,钢铁厂采用电弧炉取代传统的高炉,炼铝厂以水力发电作为能源供给,各项技术持续升级有助于大幅降低碳排量,并为高耗能企业提供具体可行的中长期替代方案。

对于这些大宗商品企业而言,要达到立竿见影的转型成效并不容易,且减产是最为可行的作法。然而,此刻全球对于大宗商品的需求持续复苏,若是企业为了符合严格的减排标准而限制产能,预期未来供需失衡的情况将会更显著,全球可能会面临物价攀升的压力。

根据中国钢铁业的估算,为了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所付出的额外成本,将使得每吨钢铁的价格增加400到600块人民币左右。倘若国际碳定价标准正式生效,中国的铝材生产商也将面临成本攀升的问题。

此外,中国政府可能会在2022年针对炼铝产业推出碳权交易政策。换句话说,中国炼铝业者为了符合碳定价标准,未来炼铝成本每公吨可能会增加约10%,来到1,300块人民币;相较之下,根据欧盟正在研拟的碳边境税机制,目前欧洲的碳权价格为每公吨55欧元,价格仅有中国的四分之一。

考量生产成本节节高涨,我们认为未来小型业者将陷入经营困境,并为大型钢铁与铝材业者带来机会。中国前四大钢铁业者的市占率总计22%,占比明显低于其他亚洲与西方国家,因此我们认为未来中国大型钢铁业者市占率可望提升,并直接带动盈余成长。

在「减产」将成为中国供给面改革2.0主要特色的同时,我们预期中国政府仍然会平衡经济复苏与环境保护,绿色改革不会在短期内扩及各个产业。未来,中国人民银行将密切关注改革带来的影响,因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可能会推升通膨压力。

总体来说,中国绿色改革带来的机会与风险是一体两面的。虽然推动供给面改革会造成原物料价格攀升并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但制造业升级却可望带动对太阳能与风力发电的需求。因此,对股市投资人来说,不妨以审慎的态度看待中国股市,同时在中国政策循环刚起步的阶段提前做好准备,聚焦那些即将踏上转型干净能源之路的高碳排企业,以掌握中国股市的长期投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