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解析-中国债券市场 正实践绿色机遇

这一数字只会不断扩大,截至6月底,发行量已达到5,520亿美元,预料全年将轻松超过2020年的发行量。永续债券目前占全球债券发行量的11%。换句话说,每十档债券中就有一档是采取永续发展的形式,这是一个迅速从利基市场转变为主流市场的领域。

在确保中国实现2060年碳中和雄心目标的道路上,绿色债券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引导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走向更永续的未来需要大量资本,而绿色债券有助于将资金引导到环境相关的项目上。「巴黎协定」2030年的碳排放目标清楚地说明中国在未来几年需要调动的财政资源规模;为了实现这些碳中和目标,中国每年估计需要人民币(下同)3兆~4兆元的预算。

在中国在岸市场,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碳中和债券发行,所得资金将用于资助降低碳排放的项目。而在离岸美元市场,中国房地产开发商发行绿色美元计价的债券几乎已成为常态,在中国筹集的绿色债券收益中,超过1/3分配给了低碳建筑。在监管进展方面,专家小组谈到,尽管中国对永续金融的关注晚于世界其他地区,但中国现在是ESG股票和固定收益的推动力。

根据气候债券倡议(Climate Bonds Initiative)的数据,2021年第一季,从中国筹集的177亿美元绿色债券中,仅有近一半符合当地市场的定义,某些情况下,中国境内绿色债券所筹资金可用于企业的日常现金需求,而非特定气候相关项目。在相关监管机构的大力支持下,绿色金融概念正逐渐在中国获得吸引力,因此预计未来将提供大量机会。如果中国政府希望看到更多外国投资者参与,并在绿色债券的深度和广度上增长,这种与国际标准的接轨是至关重要的。

另一个讨论的主题是所谓的「绿色溢价」(greenium),可以简单理解为:在满足消费者同等效用的情况下,可实现碳中和的新产品与仍产生碳排放的原有产品之间的价格差。两者相比,新产品的价格越高,则绿色溢价越高。绿色溢价在绿色发行不太常见的行业最为明显,而在其他有现成绿色标签证券供应的行业,绿色溢价更难找到。

中国政府已经非常明确表示,中国正在迈向净零碳排放的征程上。官方已承诺在2030年之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在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性。为了推动这方面的进展,中国人民银行2020年已将「清洁煤」从绿色债券支持项目清单中剔除。在此之前,这点一直与全球标准不符,而且经常成为一些国际投资者讨论的焦点。7月中旬,中国国家发改委表示,未来将鼓励更多符合条件的中国企业在海外销售绿色债券,以实现中国迈向低碳经济的目标。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8月底,中国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达3,116.9亿元,其中,碳中和债券作为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的子品种,其市场规模在迅速上升。碳中和债券意为募集资金专项用于具有碳减排效益的绿色项目,可以更有效地引导资金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加速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由于绿色债券具有期限长、价格优势的特点,在碳中和的大前提下,市场需求量势必将日益提高。未来随着落实碳中和带来庞大的资金需求,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将迎来广阔发展空间,绿色债券品种也将带来更大的创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