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解析-中国国企接连违约 对债市前景影响?

近来,中国国营企业接连发生债务违约,在中国境内公司债市场掀起一阵波澜。对此,中国政府快速挹注流动性以稳定市场动荡。然而,投资人该如何看待呢?

中国地方政府过去一再出手避免企业倒债,针对体质虚弱的发债企业提供纾困,避免企业裁员并确保市场稳定性。但长期来说,这等于是对企业负债提供暗示性保证,导致国营企业的总负债相对于GDP的比例膨胀至近130%。

然而,接下来几年,中国政府逐步加大清理坏债的力道。举例来说,2014年,中国政府放手让中国境内债市出现史上第一档违约的公司债;接着在2015年,中国出现第一家倒债的国营企业;一直到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中国政府才暂时把心力转移到刺激经济复苏。

随着中国经济走上复苏轨道,政府再度放手让公司债以有秩序方式违约。举例来说,一家河南省的地方国营企业在11月未按时支付票息,但在中国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宣布对「逃废债」的企业将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后,该国企宣布与债权人达成协议,将先行清偿二分之一的债券本金,其余本金与利息将于9个月后清偿。

中国主管机关在第一时间采取干预措施,显示中国政府亟欲控制近期内可能面临的金融风险。我们预期,中国政府将持续缩减对企业纾困的力道。

在这样的背景下,个别信用债券的差异化将日益显著,让投资人在各个风险层级的信用市场之中,拥有更多不同的投资选择。此外,提高市场订价效率亦是扩大吸引外资结构性关键

中国债市目前规模位居世界第三,总市值为15兆美元,其中外资仅占3%左右,且大多集中在政府公债政策银行债券。加上现在中国政府公债已纳入全球主要的债券指数,以及中国债券殖利率仍相对高于已开发国家,因此,未来外资可望加速流入中国债市。

不过,我们预测,2021年可能会有更多的中国地方国营企业爆发债务违约。然而违约事件越多,债券价格修正幅度也就越大,届时国营企业进行再融资的难度也就越高。因此,中国必须努力在容忍国企倒债、社会不安与金融市场动荡风险加剧之间取得平衡。毕竟,维持金融稳定性是中国的首要目标之一。

我们认为,目前中国拥有足够的流动性,加上政府严令要求稳住总体经济杠杆比例,应可避免金融市场的风险出现滚雪球效应。有鉴于此,眼前的大环境有利于经营完善的企业。在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下,政府容许国营企业倒闭将促使市场资金做更加合理分配,应有助于国营与民营企业的债券利差精准地反映实际风险。

最重要的是,投资人必须精挑细选投资标的,并时时关注风险变化。我们认为,容忍国营企业倒债,加上债券殖利率攀升,显示中国政府对经济复苏前景信心,并期望在未来打造更加健全、更有活力的中国信用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