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分析-连台积电也抢进 先进MRAM晶片为什么夯?
国际半导体公司纷纷着手研发「磁性记忆体(MRAM)」。图/本报资料照片
电脑记忆体如同人类大脑,负责储存和管理各种资讯和指令,使电脑能迅速处理和运算。随着人工智慧(AI)、5G时代来临,以及自驾车、精准医疗诊断、卫星影像辨识等应用技术突飞猛进,传统记忆体技术如动态随机存取记忆体(DRAM)和快闪记忆体(NAND Flash)等已难满足所需的稳定且高速的运算需求,国际半导体公司纷纷着手研发「磁性记忆体」(Magneto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MRAM),有自旋转移力矩型(STT)、自旋轨道力矩型(SOT)及电压控制型(VCMA-MRAM或VG-MRAM)等不同功能的记忆体,MRAM家族可说是下一世代的理想记忆体。而SOT-MRAM更具高稳定、高运算与低功耗的杰出特性,是现阶段科技发展倚重的新世代记忆体。
■高速运算,严苛环境下无损性能
其实,磁性记忆体并非近年才有的新技术,工研院自2002年就着手研究,经历20多年的深耕、精进设计结构,近期终于有重大突破,成功解决MRAM之前难以跨越的技术难题。工研院电子与光电系统研究所研发组长魏拯华说明,研发团队自2015年起投入SOT-MRAM研发,从磁性多层膜设计到元件结构设计、再到最关键的图形化蚀刻制程等,每个步骤都须克服诸多挑战,终于在2018年开发出台湾首颗SOT-MRAM元件,2021年与国内晶圆代工领导厂商台积电合作,成功开发前瞻性的8K阵列SOT-MRAM晶片,2022年再携手阳明交大研发出工作温度横跨近400度的新式MRAM,展现更加纯熟的前瞻技术。
工研院电子与光电系统研究所组长许世玄分析,由于AI运算和车用电子的崛起需要高速稳定且低能耗的记忆体,快闪记忆体已追不上处理器速度,成为运算瓶颈,如同人类大脑一旦失忆,日常生活便没办法处理,更遑论精密的运算。而科技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对记忆体的需求日新月异,其推波助澜的动力是车用电子兴起。因为,车用晶片不只要能精准运算,在严苛环境下还必须能正常工作,记忆体就成为最关键角色。」
■Flash做不到的让SOT-MRAM来
SOT-MRAM属非挥发性,换言之,断电时仍可存取资料。现行的Flash快闪记忆体断电后虽可储存,但40奈米制程以下功能受限,而DRAM制程则在10几奈米的阶段。SOT-MRAM能满足22奈米以下,甚至未来可达5奈米的制程,能解决目前技术瓶颈、符合先进制程需求。非挥发特性不仅能使记忆体即时存取资料,闲置待机时不会消耗能量,且更节能。此外,随着记忆体模组功能逐渐强大,耗能相对提高,直接影响产品续航力,SOT-MRAM导入先进制程后,其低功耗的特性能延长使用年限,更能使装置减少电池容量、缩小尺寸,让新科技拓展出更多可行性。
SOT-MRAM具有0.4奈秒高速写入、7兆次读写的高耐受度,且存取时电压电流小、效率高,可结合电路设计完成记忆体内运算技术,进一步提升运算效能,真正满足写入次数无上限并缩短延迟,在AI、车用电子、高效能运算晶片等领域具有极佳的前景。
■高难度制程,复制每个完美
要让SOT-MRAM完美表现,背后的努力可不少,技术门槛相当高,需同时使用多达30几层奈米薄膜堆叠技术,而记忆体尺寸更只有20奈米左右,和其他记忆体通常只需5到6层薄膜堆叠、尺寸50奈米相比,SOT-MRAM制造难度大幅提高,光是镀膜与蚀刻技术就堪称精湛工艺的展现。魏拯华形容,记忆体犹如千层派、每个镀膜薄层都有不同功能,彼此不能相互干扰;蚀刻技术好比切蛋糕,不仅下刀需精准,还不能让别层切下的物质污染到下一层,因此如何在所需位置精准下刀、还要把不相关物质清除干净,是SOT-MRAM制造关键。
实验室中生产出单一颗完美元件,可能是昙花一现,要让产线颗颗完美谈何容易。工研院「先进MRAM晶片技术与验证平台」,汇整多年经验,供先进制程产业在大规模量产前验证、调校,生产出需求不同,却能完美表现的SOT-MRAM元件。
2022年6月起,研究团队更登上全球半导体领域顶尖殿堂「超大型积体技术及电路国际会议(VLSI)」发表相关论文,成为国际瞩目焦点,更吸引美国国防高等研究计划署(DARP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合作,未来将把研发主力聚焦于次世代磁性记忆体。随着人类科技文明日新月异,工研院走在产业之前,率先投入相关制程研发,帮助台湾半导体产业牢牢站稳领先地位,持续累积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