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疔仔」严重恐致命 医5招预防毛囊炎
皮肤科医师指出,潮湿闷热的气候容易引起细菌性毛囊炎,千万不可不慎。(示意图/达志影像)
许多人一听到长「疔仔」就脸色大变,因为不只会坐立难安,严重还可能危及性命。皮肤科医师陈昱璁近日在脸书粉专PO文分享案例,指出一名患者除了大腿和臀部有许多小颗粒的红肿之外,在大腿臀部交界处还有一颗小笼包般大小、有浓液的红肿块,紧急透过手术引流出大量脓汁,并给予抗生素,总算于2周后顺利愈合。对此,陈昱璁特别分享5撇步,预防毛囊炎找上门。
陈昱璁指出,毛囊炎(Folliculitis)最常是由感染、发炎所引起,多半是细菌性毛囊炎,初期是没有脓疱的红色突起状,如果没有采取治疗,有些人会在1周后逐渐复原。如果连同毛囊周围的组织也感染发炎,那就是「疖」,俗称疔仔;而数个疖聚在一起就会形成「痈」,指的是周遭多个毛囊同时发炎结成一大颗,并可能有红肿、脓液及疼痛,容易因为轻微的外伤、摩擦而破裂,不加以积极治疗,更会并发严重的皮肤感染,如蜂窝性组织炎。
陈昱璁说,痈的外观是多开口性的脓肿,除了皮肤肿胀、多孔性流脓,还会有周围的坏死组织产生,而且常见于糖尿病、免疫力功能低下者,若延迟就医可能会危及性命。所以痈的治疗一定要使用口服抗生素及手术,对于不健康的组织都要切开排脓和清创,由于伤口可能会很大,有些人需要再做缝合或进行皮肤移植,对患者而言十分折磨。
陈昱璁表示,细菌性毛囊炎常出现在容易出汗、闷热或常受衣物摩擦的地方,如头皮、脸颊、颈部、背部、腋下、大腿或臀部,一般都是采取涂抹或口服抗生素治疗,而抗生素治疗则必须经过医师诊断评估,至于面积较大或病况严重者就会改静脉注射抗生素,患部引流出的脓液可以透过细菌培养,调整适合的抗生素治疗。
针对容易发生毛囊炎的患者,陈昱璁分享5点建议,首先是常保皮肤清洁,运动后立刻擦干汗水并清洁身体;其次是减少刮毛,必要时采用正确的除毛方式,勤换除毛刀片;第三,避免使用过度油腻的保养品、发胶或发蜡,减少毛孔阻塞;第四,养成规律的作息,少吃刺激性食物;最后是避免用手抠抓毛囊炎或肿胀处。
陈昱璁提醒,台湾夏季湿热,若穿着的衣物使皮肤长期闷湿不通风,就很容易引起毛囊炎,切忌自行动手挤破脓疱,以免引起更严重的症状,只有极少数的患者会有菌血症而引发败血症,造成休克或死亡的可能。因此若出现毛囊炎,且数天后症状变严重,请务必尽快到皮肤科就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