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300条台中道路被「烫平」 路平升级后以为走在日本

台中市府提出「道路烫平2.0 升级计划」,目前已改善超过300 条道路,图为大雅区科雅路平完工。(图/台中市府提供)

地方中心/综合报导

别只是羡慕日本马路比较平,最近有几张台中市街景被PO上网以后,许多人大为惊呼,丰原北阳二街沙鹿英才路、屯区黎明路一段、西区上路一段…这几个路段变得超平坦,而实际上,台中有超过300条道路已被「烫平」,改善里程超过94公里,相当于台北新竹的距离。台中市府除了引进「公路医生」新工法,积极推动道路改善升级2.0「烫平专案」计划,更有多项目标一次到位,大大改善用路环境

为了让市民享受舒适、安全、便捷的通行环境,台中市长卢秀燕上任8个月以来,持续改善大台中的道路品质,以城乡平衡、机车通勤及学生通学安全为优先规划,订下每年完成烫平80公里路的目标,「山、海、屯、都」通通烫到平,目前已经烫平超过300 条道路,让用路人走起来、骑起来很有感。

不过更令人好奇的是,过去坑洞修补及孔盖施工经常先破坏路面再重建,除容易造成多处补丁与高低差不平整,也因施工过程必须出动大型机具而占用道路阻塞交通,至于台中市政府建设局秘密武器,就是引进「热再生修补车」及「重复启闭人手孔盖」两项新技术,维护道路品质及坑洞修补耐久性

▲技术引进「公路医生」,把修道路坑洞像熨斗烫平一样做修补。

「热再生修补车」俗称「公路医生」,是一款技术先进、多功能的沥青路面修补车,采就地加热方式,像熨斗般先整烫既有路面加温达120℃,使原有路面软化,再把上层旧的沥青刨除,重新拌入热料压实,可达到环保、低噪音、节省成本与作业时间,降低交通冲击,且道路品质可维持较长时间,适用于局部坑洞修补。

「重复启闭人手孔盖」技术为重复启闭人手孔盖微创工法,可避免孔盖因重复开启,造成道路挖掘不平的问题,大幅降低重复开启下地孔盖所造成道路回填不良的问题,提升路面修补效率与品质。

而不少人对于马路标线「防滑力」心有戚戚焉,不仅天雨路滑,甚至还有网友分享自己晴天也惨摔的经验,因此台中市府不只要求路平,更将标线抗滑系数从过去的45BPN 标准提升至65BPN,降低刹车打滑,提高机车族用路安全。此外,也严格把关环保的再生沥青及转炉石材料,在路面铺设完成后,需静置6小时或待降温至50℃以下,才开放民众通行,一方面是强化道路品质及耐久性。

另外,道路铺了又挖、挖了又补的情形令人诟病,为了减少这样的情形发生,台中市府建立「管线工程统一挖补」制度,一并要求改善人行道中央分隔岛排水、设置街道幸福设施、标志号志共杆孔盖调平及下地、老旧管线汰换、建案管线申请、排水沟盖设置齐平、路基改善、无障碍设施兴建等全方位工程,将道路多项目标一次整合到位,既能提升道路品质,又到减低维修次数与经费,让有限经费发挥最大使用效益。

▲道路改善的最大目标,是发挥「以人为本」、「提升品质」及「减少挖补」三大核心精神,带动地区发展,让全市紧密结合。

台中市把路面烫平专案视为最重要的市政建设之一,执行目标不仅是表面看到增加道路修复数量而已,更是希望借由改善道路环境之后,进一步带动地区发展,让大台中紧密结合为大型生活圈,缩短城乡差距,均衡区域发展,除了原列道路改善经费,也将向中央积极争取前瞻预算补助,兴建市区、山城海线、屯区的路面刨铺道、人行道、人本环境、无障碍通学步道、自行车行车空间等。

(台中市政府新闻局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