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乐融/《我和我的冠军女儿》:别拿自己缺憾转嫁他人
文/陈乐融
以电影论电影,《我和我的冠军女儿》(Dangal)当然是流畅的宝莱坞成熟作品,多数人也看得热血沸腾,但我在开演半小时看到父女训练过程,就烦恼丛生。
▲ 《我和我的冠军女儿》剧照
不管是威权父亲造成家庭失和,还是从剪掉头发那一刻妨碍小女生仅剩的性别认同,那种「把女儿当儿子养」的偏执、偏见,完全不顾当事人感受以及青春期还难以承受消化的巨大同侪压力,也许改编成励志故事后大众会喝采。但我不。
这是看到人家成为世界冠军,如果没有呢,如果他们拚搏了十几年失败了,没有冠军女儿也没有冠军教头的老爹,世人怎么看?「虽千万人吾往矣」通常是成为了赢家,而不是被打趴的无名小卒,大家才佩服啊。
如果非但没有成功,还弄到女儿恨父亲、恨无法阻拦丈夫的母亲,甚至恨自己,既没有亲情也失了爱情,直接破坏本来平凡但轻松、甚至有别种发展可能的一生?
那时候,哪有这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哪有这么多喝采。
▲ 《我和我的冠军女儿》剧照
片中主角当然很幸运、很强,但说这故事能「打破僵化的性别刻板传统」,笑笑就好,不是让某几个特殊女性去做男性一样的事就是打破性别界线(这反而是落入僵化);男尊女卑的印度(乃至全球多数)社会,也不会因一两个女性传奇彻底翻转,在这种社会共谋中,还是会有许多印度青少女一个接一个嫁给不欣赏的男人与锅碗瓢盆。
正如我们四周,也会有娇滴滴的女生和雄纠纠的男生觉得本片好看,但在看戏之前之后,一样存在女生严守女性传统魅力而男生忍不住将对方物化的两极模式。
而且,我讨厌任何为了圆自己的梦(而不是洞悉儿女天赋或潜力)便以高压手段驱策他们的家庭霸凌。要铁血,要图强,筋骨勇健又日夜燃着复仇之火的爸爸为何不自己再战摔角国手、去为国争光?昔日全国冠军的大叔终于「重返荣耀」,不跟老去的洛基系列一样「感人」?
▲ 《我和我的冠军女儿》剧照
那段要嫁作人妇的好友跟两个女孩说:「我希望上帝给我这样一个父亲,至少他是关心你们,希望你们有自己的未来与人生。」简直感觉是男性沙文主义的洗脑大成功。
不管是逼小孩学小提琴、摔角或上某明星高中,我的态度都一样,那就是,活着已经不易,谁都别拿自己的缺憾转嫁他人,也别轻易拿「我都是关心你、为你好」当口号。多数爸妈不妨扪心自问,到底是服务自己的恐惧与虚荣多些,还是真有足够的智慧与洞见为对方?
●陈乐融知名创作人、媒体人、策划人。游走于作词家、作家、主持人、编剧、文化评论家、品牌及营销顾问、人文心灵讲师等多种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