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推动+需求拉动 这波通膨不可小觑

主计总处公布4月通膨率超过2%,创下三年多的新高,政府官员认为这是低基期因素使然,并没有通膨的疑虑,然而这样的看法实在是过于乐观。

虽然目前2.09%的涨幅,相较昔日通膨危机年代不算大,但这已是三年多来最高,而更重要的是,随着全球景气复苏,近期农工原料价格疾升,除了油价攀高,黄豆玉米小麦、铜、镍、锌也都比去年同期涨逾四成,迄今涨势未歇。

这些原物料国内厂商的生产成本,随着成本提高,消费者物价岂有不涨之理?虽然市场竞争、台币升值可纾缓物价升幅,但如果农工原料持续走高,消费者物价必将扶摇直上,1974年、1980年两次石油危机,以及2008年国际原物料大涨所形成的严重通膨,可谓前车之鉴。

通膨的形成依其原因可分为成本推动、需求拉动这两类,目前看来,除了国际原物料输入所带来的成本推动之外,由于国内景气连续两个月亮红灯,也反映了国内需求趋热,甚至过热,若趋热的预期持续扩散,需求拉动便将粉墨登场。一旦需求拉动与成本推动交织而来,形成预期,台湾还能如官员所言「没有通膨疑虑」吗?

长期以来,通膨的出现虽有外在条件,但最终酿成风暴的原因总是人们的「非理性预期」,行政院稳定物价小组除了强调没有通膨疑虑,更应该掌握社会预期心理变化,以为因应,才不致在下半年酿成无法收拾的经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