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老化/迎接健康樂活的老年幸福時光

台湾老年人口占比持续提高,2024年1月底,台湾老年人口数突破431.6万,台北市73.2万老年人口数,高居全台第2。联合报资料照片 苏士尧

【撰文/赖宛靖】

老化是生命中不可避免的过程,全球人口老化加速,医疗进步及生育率下降,带来社会、经济、医疗压力,如何营造健康活跃、丰富乐活的高龄生活,追求成功老化,是你我都需要面对的课题。所谓「成功老化」是延长高龄者健康活跃的时光,缩短不健康的存活年数,随着岁月增长,身体机能逐渐走向衰退,但在离开前能拥有快乐、尊严和成就感,相信是人们心目中成功老化的美好愿景。

运用台湾优势 打造银发新蓝海

为让愿景成为清晰的政策方向,工研院提出的《2035技术策略与蓝图》中,提出「健康乐活」应用领域发展策略,首先可透过智慧医疗搭配健康照护双轨并进,并导入台湾ICT(资通讯)产业的强项,擘划出新兴的智慧诊疗服务系统并建构产业生态体系,运用ICT整合医疗科技,在此优势基础上,以延长国民健康余命为目标,于精准健康的创新服务系统,甚或是打造健康资料运用的平台等,全方位的为成功老化打好基础。

此外,发展运动科技也是促进国人健康乐活的方式之一。工研院洞悉传统运动产业朝科技化发展已是不可逆的趋势,带领产业抢攻运动科技国际市场,透过各式虚实整合的互动运动模拟器,打破运动空间的限制,居家也能随时随地挥汗健身、维持肌耐力。

正因为成功老化的发展趋势跨足多面向产业,更需有人带领。面对超高龄社会结构,只靠政府投入资源难以形成健全的产业生态系,因此,2022年工研院在经济部产业技术司补助下成立了「健康乐活与智慧医疗照护联盟」,成员横跨资通讯、保险、照护服务、机构设施、学研等,跨域汇整产业观点,已递交出能使产业持续发展新蓝海的商业模式。

多方耕耘 奠定成功老化里程碑

老化并非衰败,是生命的进程与成长;老化更不是障碍,而是生命的律动与变迁。如同面对婴儿期、青春期等生命历程,为老化预作准备,才能优雅地迎接另一个阶段的自己。工研院产业科技国际策略发展所副所长张慈映便给予「成功老化」一个更明确的定义,她认为当身心灵与经济状况都能适应高龄带来的变化,就称之为「成功老化」,这样的个体无论几岁,都能保有自在的活动力并与社会积极互动,因此也称之为「活跃老化」。

张慈映强调,成功老化不仅是以健康为指标,还要从个人生理、心理及检视社会各层面是否做好准备,要达到成功老化的愿景,就要让高龄者被社会接纳。早在20年前,日本就意识到国家将步入超高龄社会,为了让国民体认老化现象的到来、强调人人都会变老,敦促国人尊重与接纳长者,着手规划教育培训:协助企业晋用高龄者、职务改造等,比方说兼职工作原为一班8小时,考量长辈体力而分成早上4小时、晚上4小时的班表;以及维修铁路、地下水管等仰赖老师傅经验的工作,但长辈可能无法爬高、亲自修理,就可透过无人机等科技产品辅助,让老师傅得以善用多年经验与判断力。

高龄社会对台湾而言已是现在式,加上近几年许多企业自海外移回台湾,各行各业缺工现象逐渐浮现,人力缺口加上高龄社会来临,「高年级生」也成为人才荒的解方之一。张慈映分享,工研院曾携手南山人寿推出一本白皮书,原名是《青银共好》,但认为不只有年轻人需要跟高龄者共处,因此改成《世代共好》,就是希望各世代对社会都能高度参与及认同,建立和谐的职场氛围。张慈映笑称工研院已是「五代同堂」,院内有退休后重返职场的高龄者,也有高中实习生,年龄差距大,可谓是世代融合的代表。

多老才叫老? 老老与初老大不同

现代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也影响国人对健康和福祉的需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TO)定义,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率达到14%时称为「高龄社会」,然而,将65岁定为高龄的分界点是否合宜?日前韩国就提出将高龄定义从65岁调整至70岁的想法;卫福部数据也显示,无论是全球还是台湾的高龄者,身体开始出现明显衰退约在75岁至80岁间。

因此,「老」不能一概而论,可分为「初老」与「老老」,若以年龄区分则分成65岁至75岁、75岁至85岁和85岁以上等3个阶段,再依据生理和经济状况进行细分,较为适当。例如,年龄介于65岁至75岁间,健康状况良好、只有轻微慢性病者,刚退休,喜欢旅游及享受生活;75几岁以后也许开始出现关节不适、频尿等问题,每个阶段的需求都不尽相同。因此,若将高龄人口细分后,再观察族群的身心灵及健康状况变化,国家所制定的政策或市场上规划的高龄商品与服务,才能满足高龄者需求。

卫福部国民健康署统计,2025年台湾每5人中有1人年龄超过65岁,超高龄社会已来到,我们的社会和企业准备好了吗?张慈映认为,透过精准的市场洞察,企业可进入不断成长的高龄市场,不仅能开拓商机,更可为新世代高龄者打造理想又多彩的老年生活。

根据台湾银发族活动指数调查显示,多数银发族其实是喜好外出活动的,但近6成银发族因泛健康问题而不愿外出,其中47%长者长期受漏尿、失禁问题困扰。因此从事高龄旅游的业者在旅程设计上应体贴需求,日本甚至有机器可训练高龄者的膀胱肌群,协助适应舟车劳顿时的震动,在抵达洗手间前可忍住尿意、不致发生漏尿的尴尬;或考量有慢性病、洗肾需求的长辈所需,帮助他们有更活跃的高龄生活。

此外,随着年岁更长,身体退化愈加明显,有些长辈腿脚逐渐无力、却还不想拿拐杖,就可用具有止滑效果的雨伞,也有外形像推车,方便外出购物的类助行器等,这类生活用品不是辅具,但却能默默协助高龄者安全外出;日本有高龄者GPS鞋可预防长辈失智症发作迷路;台湾仁宝集团旗下的神宝医资亦推出AI辅听器,可以依照使用者的习惯、频段微调,外型精巧时尚如耳机般,让高龄者不致排斥,而助听产品使用时间长,需取下充电,但外型小容易遗失,搭配定位功能,用手机就可以找到,用点巧思,原有商品就能升级打入高龄市场。

老人不是累赘 高龄市场商机大

张慈映也分享欧美观察的经验。欧洲高龄独居者的比例约40%,加上社会福利完备,欧洲长辈被视为独立的个体而非被服务的对象,高龄者也不会太担心晚年没人照顾,较能坦然接受老化,且欧洲有不少青银共居的服务,让世代间有更多互动机会,加上欧美人士对寄宿家庭的模式很习惯,青银共居使长辈的社会参与度提升;至于欧洲的长照机构也会适时使用科技产品为辅助,英国就有机构设计光影游戏,刺激长辈手脑并用,延缓失智症的发生,而政府评鉴机构时,对机构使用较多科技产品会给予加分,也刺激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

美国也有不少针对高龄生活的创新服务,像是专门媒合青银服务的平台,类似Uber的概念,不过提供的是年轻人到长者家中协助如换灯泡等简易居家修缮,也有居服员的媒合平台,长辈可自行上网去找居服员而非只能由政府指定,且年轻人投入兼职,也让人力配置更弹性。

老化是人生下半场赛事,「不老经济」更是各国关注的新兴产业,潜藏巨大商机,张慈映认为,高龄衍生的产品与服务也能抓住「内需促进外销」的机遇,例如日本长照龙头日高集团与台湾中化银发合作,就是一例。日高将日本国内的长照成功案例输出台湾,再设计出台湾本土化的服务方案;而美国的居服员媒合平台或网路派工系统完善,国内也有台湾大车队系统,只要经过流程优化也可拓展到长照市场,未来将台湾经验输出到各国华人社区或亚洲国家,就像当初7-Eleven从日本引进台湾市场一样,复制了其经营管理和营运方式,但后来发扬光大,成为台湾独一无二的超商文化。

迈入高龄社会的台湾,可积极透过种种措施与商业模式的创造,让年龄不再是阻碍,而成为社会转型的契机,使每个人都可享有尊严和幸福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