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障碍家庭必读:6大护理、饮食注意事项
本文,上海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王春梅医师将分享她的出诊经历,并为抽动障碍家庭护理和饮食提出专业的建议。
我曾遇到过一位8岁的爱动天使小军,反复眨眼睛伴有耸肩近3个月,白天在学校上课时比较明显,回到家放松下来后好转,入睡后消失。
小军的妈妈见孩子的症状迟迟未消退,误认为是孩子的眼睛或者骨头出了问题,因此将小军带到眼科和骨科就诊。而医生却表示:“初步怀疑,孩子可能是抽动症,建议到儿科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结合小军的临床表现和一些实验室检查,小军在神经内科被确诊为抽动障碍(俗称抽动症)。
抽动障碍起病年龄2-21岁,以5-10岁最多见。病情通常在10-12岁最严重。因此孩子处于这些年龄段时,家长需要特别关注孩子的行为和表现。如果孩子出现眨眼、吸鼻子、努嘴、耸肩、扭脖子等运动性抽动,或清嗓子、打嗝、发出咕咕的怪叫声等发声性抽动,甚至出现模仿别人的语言、动作、秽语,表情紧张、触碰他人等行为时,请务必重视起来,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与耐心,他们只是生病了,不是故意胡闹。
用理解与耐心,以及科学的治疗,陪伴爱动天使健康成长。此外,也请家长们在家庭护理和家庭饮食中注意以下6点:
01
加强心理暗示和干预
对于症状比较轻的患儿,可暂不予药物治疗,增加心理暗示干预,有些可以自行停止。一些患儿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可先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给予干预。如补充相关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效果欠佳,可给予对症药物治疗。
02
重视健康教育
对于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轻症患儿,通过对患儿和家长的心理咨询,调适其心理状态,消除病耻感,通过健康教育指导患儿、家长、老师正确认识本病,不要过分关注患儿的抽动症状。
合理安排患儿的日常生活,减轻学业负担,不要经常去提醒孩子,不要责骂怪罪孩子,孩子已经因为挤眉弄眼等抽动症状而深感痛苦,如果此时父母还唠叨或指责,无疑是雪上加霜。
家长要多给予理解支持,对患儿的抽动和发声症状给予理解和宽容,帮助孩子排除紧张感和恐惧感,让孩子生活在平静和自信的气氛中。
03
鼓励孩子社交
家长可以将孩子的发作表现摄录下来,就诊时给医师观看,以便于病情的判别。家长应与学校老师多沟通交流,并通过老师引导同学不要嘲笑或歧视患儿。鼓励孩子大胆与同学及周围人交往,增进社会适应能力。
04
增加文体活动,避免不良刺激
鼓励孩子多参加文体活动等放松训练,避免接触不良刺激,如打电玩游戏、看惊险恐怖片、长时间观看电子产品等。
05
养成规律的作息
帮助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形成一种生物钟现象。白天多参加户外活动、体育锻炼,因为身体有疲乏感后睡眠会更好。同时户外运动有利于维生素D的合成,促进钙的吸收,增强机体的免疫力,预防各种感染。
06
养成合理、健康的饮食习惯
膳食合理,禁食某些调味品,煎炸类食品、膨化食品等含防腐剂、色素的袋装食品,及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可乐、雪碧、奶茶、咖啡、巧克力等兴奋性饮料及食物。
建议孩子食用的食物有:蔬菜、水果、粗粮、豆制品,鱼类含有许多有益于智力开发的物质,牛奶与含水和维生素多的天然食品最适合患儿的日常食用。
建议补充双歧杆菌调节肠道菌群。双歧杆菌在人体肠内发酵后可产生乳酸和醋酸,能提高机体对矿质元素如钙、铁的利用率,促进铁和维生素D的吸收。双歧杆菌发酵乳糖产生半乳糖,是构成脑神经系统中脑苷脂的成分,与婴儿出生后脑的迅速生长有密切关系。因此补充双歧杆菌可以促进神经的发育和调控。
建议补充维生素D。血液中维生素D含量与神经系统的功能,如记忆力,逻辑分析能力,情绪,身体平衡能力等呈正相关;对于神经系统发育,神经递质,神经免疫调控,保护损伤神经细胞等均可发挥重要作用。维生素D的降低与儿童神经发育障碍、成年精神心理问题、老年的神经退行性改变可能有关。
蛋黄、动物肝脏、鱼类、奶制品均为维生素D3的重要来源,所以饮食中应注意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并重视儿童的户外活动时间,以此来改善维生素D的自然摄入。
本文特邀作者
王春梅|主治医师
上海市儿童医院
神经内科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医学硕士,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并以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和上海市科委国际间合作项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药学科研基金重点项目,荣获2023CAAE基金一项,参编专著1部。2019年至美国伊利诺伊儿童医院进修学习。中国抗癫痫协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癫痫、小儿神经遗传性疾病。
内容审核专家
陈育才|主任医师
上海市儿童医院
神经内科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神经内科科主任,上海市儿童医院癫痫中心主任,美国OSF儿童医院兼职副教授。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脑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神经专业组儿童多发性硬化及其相关疾病协作组组长,中华医学会上海市小儿神经专业组副组长,上海市免疫学会神经免疫专业组副组长,上海市癫痫协会常委,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疾病和保健分会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
长期从事儿科神经专业临床、研究及教学等工作,是第一位发现儿童失神癫痫致病基因:CACNA1H的研究者,并对该突变基因的功能进行深入的研究,是CACNA1H基因致病机制研究的主要贡献者,该研究工作曾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和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一等奖等一系列殊荣。截止2023年6月发表 SCI论文累积影响因子超过80分,系列文章发表在Ann Neurology(IF: 9.977),Journal neuroscience (IF: 6.344)等优秀的国外杂志上。引用次数超过500次。有4家国外独立评论杂志对陈育才的工作给予肯定评价,部分研究成果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并收录国外教科书。
留美博士后期间主要的研究领域包括癫痫的发病机制、神经遗传性疾病、线粒体基因组和核基因组相互作用在人体老化的作用,独立提出人体老化的原因可能是线粒体基因组和核基因组相互作用失衡的结果,该假设在已取得部分重要验证(未发表)。曾就职于美国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 担任5年assistant professor,对临床工作有丰富经验, 2015年回国加盟上海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担任科室主任,对上海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的快速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目前上海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经成为中国儿童多发性硬化及其相关疾病协作组领衔单位,全国的神经疑难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心、中国SMA诊治中心联盟。此外,回国后获得国自然、上海市科委项目各一项,并在上海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建立专科科研团队,该团队有科研专职人员参与科研工作,研究神经系统罕见病发病机制和治疗,其中对遗传性脑白质病取得一定的成果,联合筛查中心开发极长链脂肪酸检测方法,大大提高了诊断效率,并联合血液科对2例早期确诊的肾上腺脑白质病及zellewger综合征患儿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