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调来调去,我们的假期还能怎么休?
要显著增加国民休假时长,尤其需要在带薪休假方面有更多可见度、更多标志性进展。
全文2362字,阅读约需6分钟
撰稿 / 杨劲松(中国旅游研究院)编辑 / 何睿 校对 / 李立军
▲2023年五一小长假期间,游客在西安城墙景区游览。图/新华社
随着五一假期临近,“五一其实只放一天假”的话题,持续占据着热搜榜。
不少人对当前的假期调休不满,表示这样调来调去,并没有增加假日总数。一些网友吐槽称,在清明和五一假期调休后,“凑假”模式下,连续几个星期“双休”都变成了“单休”,假期前后上了三个“六天班”,上班族“伤不起”。
为此,有人表示,希望能够正常放假、正常双休。有人则更进一步,希望能够在不再调来调去的情况下休更长时间的假。
公共假期和所有人的生活都密切相关,也因此,每每临近放假,休假的相关话题都能成为热搜。不仅如此,作为对经济社会有着直接影响的假期的关注,过去和现在是热门话题,未来也必然会被公众持续关注。
那么,除了调来调去,我们的假期还能怎么休?这无疑已经成为了一个颇具现实意义的公共议题。
▲2019年春节“黄金周”期间,游客在北京八大处公园内排队祈福。图/新华社
━━━━━
热搜背后是对更好假日制度的期待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公共节假日和带薪假期普遍存在差异。相较而言,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公共节假日普遍较多,带薪假期则明显不足。
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受限于经济社会发展,难以普遍强制设置更多的带薪假期,企业更是缺少主动。此时的公共节假日,无疑就扮演了为劳动者休息权利“兜底”的角色。
相比其他国家或地区,我国的假期时长处于什么位置?还是只需将假期分为公共假期和带薪休假两个部分来比较。
我国11天公共假期其实不少,与法国、意大利等国持平;但我国5-15天的法定带薪休假,总体时长不占优,结构上还有改善空间,且在推进落实层面也仍存在问题。这些差距,也就是可以改进的空间。
事实上,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的节假日也一直在调整之中,一直在探索包括带薪休假在内的休假制度优化路径。
1999年,随着《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修订以及相关措施的跟进,“黄金周”正式出台。通过对休息日的“前挪后借”,国民可以享受五一、国庆和春节三个黄金周。
到2008年,“黄金周”制度发生重大变化,取消了五一“黄金周”,增设了清明、端午和中秋三个小长假。我国的休息日和法定节假日总数,也从114天增加至115天。
此后,为了解决“黄金周”空间和时间双集中带来的“集中休假”难题,落实贯彻带薪休假成为重要选择。
2014年、2015年,国务院连续出台相关意见,要求各级人民政府把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纳入议事日程,制定带薪休假制度实施细则或实施计划。
带薪休假的相关议题,从此进入我国国民生活视野,各个层面也都陆续有相关措施在持续细化、跟进。
最近的则是,2023年7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的通知》,明确提出“全面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错峰休假、弹性作息”。
但由于假日制度牵扯到文化民俗、理念变革、经济发展、社会承受能力和当前形势等方方面面,每个地方、每个领域的具体情况又有明显的差异,各方的参与能力和表达诉求意见的能力也有很大不同,以至于我国带薪休假落地过程缓慢。
也因此,每逢重要假期临近,相关问题便凸显出来,甚至屡屡成为热搜。
实际上,这背后也是公众对更好的假日制度的迫切期待。人们希望在兜底性节假日上有更多保障,也希望在带薪休假的贯彻落地上看到更为明显的进展。
▲2019年中秋假期,福州火车站迎来返程客流高峰。图/新华社
━━━━━
可尝试一地一策探索增加公共假日
如何才能有一个更好的假期?在我国当前情况下,可以实现的,首先就是做好兜底性节假日保障。
这就需要切实落实《劳动法》,保障双休制度实施,限制直至完全禁止用人单位占用周末加班和大小周制度,保障加班费足额发放,保障年假婚假等假日足额放假。
与此同时,在全国统一的公共假日基础上,也可以一地一策地探索增加公共假日存量的可能性。可供参照的是,当前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情况。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依照此规定,各少数民族地区在公共假日上都有独有的公共假日。
比如,西藏的“藏历新年”和“雪顿节”,广西的“三月三”,还有云南、新疆、内蒙古、四川等少数民族地区,都有自己独有的公共假日。今年,四川凉山的“民族团结进步节”“火把节”“州庆”和“彝历新年”,合计甚至有16天。
事实上,除了少数民族地区,其他地方同样有自己的传统和需要进一步弘扬的文化。这就为增设假日提供了珍贵的文化基础和共识。
因此,在考虑增加全国统一公共假日数量的同时,如能将《办法》规定有所扩展,使得我国更多地区都可以因地制宜地增加其独有的地方性公共假日,无疑将有效缓解当前统一休假时间和空间的聚焦效应,推动旅游消费的健康发展。
而要显著增加国民休假时长,尤其需要在带薪休假方面有更多可见度、更多标志性进展。
这也需要相关部门更多地了解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及其员工在带薪休假上的顾虑和难处,针对难点和痛点开展工作。应尽快在某些领域和行业进行试点和推广,制定路线图和尽可能清晰的时间表。
当然,在这个逐步推进的过程中,也要为公众和各利益相关方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参与主体多元化,休假政策决策才能更加科学、合理,获得更广泛的理解与接受度,一步步切实提升公众的假日体验。
值班编辑 李加减 康嘻嘻